兴宁
黄粄具有悠久的历史,精巧的制作技艺,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几百年来众多
客家小吃中的珍品。
兴宁黄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兴盛于清未民国,衰落于廿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至少也有500年历史。是
兴宁北部5镇(大坪、罗岗、罗浮、黄陂、黄槐)的主要
小食之一。因而,兴宁北部5镇成为此项目制作技艺的主要流布地区,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制品的深入人心,目前此制作技艺也已流传到兴宁全市各乡村和周边广东、江西省邻县乡村,其产品也成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热销。
兴宁黄粄制作技术,一是注意选料。它的主要原料是选用一种糯性(即软硬度)界于粘谷与糯谷之间的禾祗谷。配用的碱水是选用一种俗称为“黄粄树”的丛生灌木生烧成灰而制成。二是注重制作技艺。制作黄粄时,首先要把禾祗谷碾成白米,去净沙石,用冷水泡浸,用饭甑蒸熟,加入碱水,拌匀凉冷,再次蒸熟,倒入碓臼,先用研棰研饭,再用锄椎椿打,直至打成糊状,最后落床定形即可。
黄粄的制作俗称“打黄粄”,属客家人独特制作的传统工艺。也是兴宁大坪流行最早最广的一种食品制作工艺,按历代传说,制作黄粄已有300多年了。现在大坪的有一部分家庭都有自己制作黄粄的艺术,艺术精粗差别存在,已成为独特制作食品工艺传承的种类之一。目前,大坪黄粄的手工制作工序已被兴宁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