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泰宫,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宜阳县赵保镇万安山,为唐代武则天所建的行宫。建于唐长安四年(704年)废于中宗神佑四年(708年)。因建于
万安山之上,又称万安宫,是隋唐时期在崤函古道上设置的16所行宫之一。
武则天于圣历三年(公元700年)造在郑州嵩山余脉石淙山建造
三阳宫。武则天于三阳宫流连忘返,“自夏涉秋,不时还都”,那些留在洛阳的朝官很有意见,敢于直谏的
张说(时任右补阙)斗胆上疏,建议废掉三阳宫。
张说上疏,言语犀利,毫不客气,公开批评武则天“屯万乘、幸离宫、暑退凉归、未降还旨”,”扈从兵马,日费巨资……”武则天当时并未接受张说的建议,四年后,她想起了
张说的话,三阳宫离洛阳太远,来去不便,不如在洛阳附近找个地方,再建一座行宫。她想到洛阳西南的
寿安县万安山,于是武则天命
武三思毁三阳宫,以其材移往寿安作兴泰宫。
一毁一建,带来的是又一次的大耗费。当时的左拾遗
卢藏用,上疏《
谏营兴泰宫疏》建议,写道:“ 倾岁以来,虽年谷丰盛,而百姓未有储蓄,陛下西幸东巡,人未休息,土木之役,岁月不空。陛下……广造宫苑,臣恐人未易堪。”希望武则天“ 发明恕之制,以劳人为辞”,与朝臣再审议一下修建兴泰宫,武则天根本不理睬他,兴泰宫自长安四年正月动工,用三个多月建成,史载武则天“夏四月丙子,幸兴泰宫”。
兴泰宫遗址现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坐落在山凹中,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地表现存有宫城南门、南墙、东墙及大量的碎板瓦、筒瓦、绳纹砖等。南墙东段有部分残垣遗址。东墙筑在坡脊上,依山势而修。在遗址北部的西赵河北有一大型夯土基址,面积大约1000平米,残高2.5米,夯土层厚0.06米-0.08米。板瓦、筒瓦多内饰布纹,外部打磨光亮。
武则天在兴泰宫建造完毕后,驻跸兴泰宫直至七夕过后才回洛阳。七夕当天,武则天在兴泰宫的两仪殿大宴群臣,众人作
应制诗多篇。
杜审言《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李乂《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桂宫明月夜,兰殿起秋风。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倏来疑有处,旋去已成空。睿作钧天响,魂飞在梦中。
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赵彦昭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青女三秋节,黄姑七日期。星桥度玉珮,云阁掩罗帷。河气通仙掖,天文入睿词。今宵望灵汉,应得见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