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暴动
1935年发生的农民武装斗争
1935年初至1936年春, 中共直南特委发动了一次规模宏大、历时持久, 以抗日讨蒋为旗帜, 以分粮吃大户为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游击战争, 即冀南农民暴动。这次暴动以巨鹿任县为中心, 重点是南宫广宗平乡、隆平、尧山等地, 波及冀南地区二十多个县。
时代背景
这场革命斗争是中共河北省委根据当时的形势指示发动的。冀南各地所面临的局面和使命是:
一、党中央领导的工农红军正进行艰苦的长征,遭受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因此,河北省委决定发动武装斗争,以牵制敌方兵力。
二、1920 年的大灾荒导致大批农民破产,土地进一步集中到地主手中。如威县赵庄的任老会等大地主,在灾年中以斗升之粮换取穷苦农民的土地,其占有的土地多达数十顷,失去土地的农民断绝了生活来源,陷于饥寒交迫之中,所以“分粮,吃大户”以解决贫苦农民的燃眉之急成为暴动的重要内容。1935年,冀南地区前旱后淹,夏秋之季淫雨连绵,漳河、滏阳河暴满,连连决口,不少村寨倾刻之间变成水乡泽国,灾民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生活无着,逃荒要饭。地主官僚却是花天酒地,苛捐杂税有增无减。这是冀南农民暴动的客观条件之一。
三、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之后,进一步把魔爪伸向关内,1935年逼迫国民党政府签订《何梅协定》,平津、华北危机,激起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呼声高涨。因此,冀南农民暴动的一项内容是募集“抗日救国捐”,支持抗日救国运动。
斗争准备
1934年11月,鉴于直南特委管辖区域过大,不便于工作,中共河北省委决定将直南特委分为直南和直鲁豫边两个特委。直南特委(俗称新直南)以任县、巨鹿为中心,负责邢台等20余县党组织的工作。李菁玉任书记,刘文忠(即刘子厚)任组织部长兼军事书记,王伯华任宜传部长,张霖之任监委。
新直南特委建立后,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促使直南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的自发斗争频繁发生。根据直南的形势与环境,省委决定在直南举行农民武装暴动,“争取一县或数县首先胜利”,进而“打倒卖国贼蒋介石,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山中国”。为了加强党对农民暴动的领导,直南特委先后组建了任县、巨鹿2个中心县委,邢台隶属任县中心县委领导。
斗争经过
冀南暴动从1935年3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南宫和生店召开会议为起点,到1936年3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巨鹿县张庄召开会议为终点,历时一年。范围由点到面,从最初的攻打任县大北张保安分团到暴动波及25个县域,惊动了国民党最高层。从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到秘密转入地下斗争,整个过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惨烈悲壮,荡气回肠。
农民武装迅速发展
1934年,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直南地区不断爆发自发的盐民斗争。1935年1月,特委在巨鹿二郎庙召开会议,研究如何组织农民武装问题。不久,特委在党的活动基础最好的任县(今任泽区)、巨鹿分别建立中心县委。任县中心县委负责任县、隆平(今属隆尧县)、尧山(今属隆尧县)、南和(今南和区)等县的党组织;巨鹿中心县委负责巨鹿、广宗、平乡、威县和南宫部分地区的党组织。  
2月,特委会议在任县刘家屯召开,会议决定各县建立武装游击队,准备举行五月暴动。为了便于对暴动进行领导,会议确定以滏阳河为界,将整个区域分为两片。刘文忠(刘子厚)、李德等负责滏西地区,以任县为中心向隆平、尧山、内丘等地发展;张霖之、郭森等负责滏东地区,以巨鹿、平乡为基础向广宗、南宫和威县等地发展。  
4月,滏西、滏东两片分别发动农民举行“五月暴动”,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游击队力量单薄,暴动以失败结束。
红色游击队成立
1935年5月底,特委在巨鹿郭庄任光家召集会议,对第一次暴动做了总结,并决定发动八月暴动。  
随后,滏西片以任县党员为骨干,在任县、尧山境内的一次次斗争中,收缴了24支枪,成立了数百人的游击队。滏东片陆续在平乡、巨鹿、广宗、南宫组织起红军游击小组和一支百余人的盐民游击队。  
6月,平乡中心县委建立,领导盐民斗争。7月,任县一带的革命武装发展到100多人,枪60多支。8月,通过收缴警察局、民团局的枪支,滏西滏东各建立起3个大队的农民武装。经过积极的组织发动, 巨鹿县东旧城一带各村首先建立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的游击小组和分粮“布袋队”, 并逐步向全县以及广宗北部南宫西北部发展。游击小组的武器来源, 一是没收地主看家护院枪支, 二是从民团和警察手里夺取。特委从各村游击小组抽调一部分骨干, 组建了滏东游击小分队。经精心策划, 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 先后夺取了巨鹿县团城、南宫曹村民团和王道寨警察分局大枪三十余支, 加上收缴地主的长短枪二十余支, 相继组建了滏东游击四支队、五支队和十二支队。还有一个十五支队单独在平乡北部活动。滏东游击队发展迅速, 到秋后已发展为五个连队500余人400多支枪。
随后,冀南红色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成立,滏西部分由刘文忠负责指挥,滏东部分由省委派来的军事干部王光华负责指挥。滏西和滏东游击队共800余人,下设6个支队,暴动进入高潮。  
通过一次次暴动,整个冀南组织起群众10余万人,党员队伍也逐渐壮大。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波及到任县、巨鹿、南宫、新河、尧山、隆平、内丘、平乡、威县等20余县,国民党地方当局惶惶不可终日。1935年底,特委所辖区域,共产党员总数达到5000余名。
革命转入低潮
1936年1月28日,为了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特委将平汉线游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华北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宣布建立正规军,辖16个游击队,共1100余人、900多支枪。这支人民武装经常活跃在南宫、巨鹿、广宗、威县、任县、尧山一带,并达到了敌我相持阶段。 
直南游击队的壮大和武装斗争的蓬勃发展, 使蒋介石大为震惊和恼火, 他紧急电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 要限期消灭“赤祸”。宋立即在北平召开紧急会议, 决定将商震的三十二军、冯占海的六十三军、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中抽调三个师的兵力开赴冀南, 一部分驻在平汉线邢台等地, 一部分开进巨鹿、任县、广宗三县, 还在尧山、南宫安插了两个剿共专员。敌军从1936年初即开始疯狂地向共产党和游击队“围剿”, 先是白天逐村“围剿”, 后改为夜间大范围的“围剿”, 妄图一举消灭直南革命力量。驻巨鹿敌军, “围剿”旧城、石鹿等十几个村, 他们夜间围住村, 封住路口, 天亮进村, 带着花名册逐户点名清查, 有的带着反动地主指认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 共捕走近百人, 杀害苏玉豹等几十人。驻邢台敌军, 出动两个旅, “围剿”平乡、巨鹿交界处节固、杨村、百福、贾庄等48个村, 捕走200多人, 杀害近百人。
1936年3月底, 中共北方局发来指示:“在敌人大规模镇压, 处于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退却, 以保存力量, 等待时机。”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 特委在巨鹿县张庄召开会议, 研究游击队的去向、斗争策略等重大问题。经过反复讨论, 大家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应当遵照北方局的指示, 把游击队化整为零, 保存实力, 等待时机, 以利再战。会议最后决定暂时“插枪”, 疏散隐蔽, 特委机关从巨鹿迁到石家庄。
坚持了一年多的冀南暴动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全区的党员由5000余名锐减至200余名,革命由此转入低潮。
面对敌人的“围剿”和屠杀,直南共产党人、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宁死不屈,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斗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南孟村共产党员、游击队长朱建华, 不幸被捕入狱, 受尽敌人严刑拷打, 始终坚贞不屈, 敌人拿他毫无办法。临刑前, 狱卒把他带到巨鹿县大堂, 代理县长张俊甲让他跪下, 朱昂首挺胸、怒目斜视, 大声说:“宁肯死在这里, 也不能降我!”趁机把藏在长衫里的砖头掏出, 用力砸在张的身上。朱建华被押往刑场, 英勇就义, 时年32岁。
历史评价
1936年7月直南特委进行了改组, 李华生调回省委, 张霖之继任特委书记, 马国瑞任组织部长, 王韵秋任宣传部长。尽管当时活动经费十分困难, 环境很恶劣, 他们仍然积极寻找失去联系的党员, 整顿各级党的组织, 继续领导党员和群众开展地下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 巨鹿县的革命火焰燃烧不熄, 为以后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打下坚实基础。冀南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南农民武装斗争,唤醒了沉睡的冀南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
冀南农民大暴动.邢台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23:10
目录
概述
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