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
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北关村西北500米处,西至前赵村,北至后赵村,是汉代冀州古城西北面的一段土城墙。
历史沿革
冀州古城始建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时该城的修建规格为城周十二里。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冀州城扩建为城周25里。
明弘治二年(1489年),冀州城由东、北两面向内收缩,城周14里。
明代修复十一次,清代修复九次。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冀州城墙内外均添砖砌瓦,将城围缩到九里十三步,高两丈,宽一丈五尺,垛口高五尺六寸,直隶总督
方观承为冀州城南门题石匾“畿南古郡”四个大字。
1958年,冀州古城东城墙遗址淹没于衡水湖下。
文革时期,冀州古城遗址屡遭破坏,四座城门全无。
2023年5月,衡水市冀州古城遗址向游人开放。
遗址特点
冀州古城遗址约2200年历史,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总长约4500米,最高处8米,底和顶最宽处分别为30米和10米,分布面积225万平方米。冀州古城依水而建,夯土筑城,引古冀州千顷洼洼水(衡水湖)入护城河,汉代冀州古城的四个城门分别称为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即北关村、西关村。最近处距离北关村约500米,东北接衡水湖西堤,两侧是大片洼地和坑塘,以及少量耕地。由于年代久远,夯土流失严重,城墙残缺,起起伏伏,断断续续,城墙的夯土层仍清晰可辨,上有绊马球、碎瓦片等物体。
冀州古城遗南端还残存明代城墙的西北角遗址,向北与之相连的汉代城址隐约可辨该城址的西门及其瓮城。沿汉城址西、北面的沟渠为原城的护城河。
文物遗存
冀州古城遗址地处衡水湖湿地范围内,周边多水。地表遗存大量砖瓦碎块及部分瓷片,年代主要以汉代、唐代居多。
研究价值
冀州古城遗址是全国汉代长城遗址最长之处,是西汉建郡的见证,对研究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史文化
“金鸡城”由来
冀州古城四门,坚实牢固,并有护门瓮城,自然形成声学上的回音现象,从城门路过的车轮马蹄之声,便产生连续不断的串串回响。好奇之人拿砖瓦石块,投入城门洞中,也随即发出如同鸡叫的“咯咯”之声,冀州“金鸡城”的由此而来。
保护措施
冀州古城遗址保护规划
为了把全国汉代城墙遗址最长之处保护好,2021年冀州区高标准编制完成冀州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在原址处建设古城遗址文化公园。古城遗址文化公园以“一轴一带两环六区”为总体布局,分为九州开序、晨风伊始、大汉星河、河朔名都、陆泽袅升、明清故往六大文化展示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7月15日,河北省政府将冀州城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冀州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冀州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镇北关村西北500米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衡水市冀州镇人民政府出发前往冀州古城遗址,路程约3.9千米,用时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