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瑞凯:
中央音乐学院资深
教授,早年曾留学
奥地利维也纳。创办冀瑞凯音乐中心,现与国家歌剧院常任首席小号范琳共同执教。
个人成就
冀瑞铠老师应该是中国最棒的小号教授之一。他1964年毕业于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随夏之秋教授学习小号。其后赴奥地利留学,就读于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师从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小号阿道夫.霍勒(Adlf Holler) 1984年毕业于该院,获得硕士头衔。
个人生活
自1977年开始冀老师就在
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曾任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管乐学科主任,
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艺术总监。学生遍及欧美及全国各地!
冀瑞铠教授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舒服舒适放松的演奏,他的教学严谨,负责,幽默。除了极棒的小号技术,冀瑞凯更吸引学生的,是他无人可比的
人格魅力。虽然水平在国内数一数二,但冀瑞凯教授从不摆架子,以
和蔼可亲、谦逊低调闻名。
所以,可以说,他不但是个小号演奏家,更加是一个老师,说是中国第一好的小号老师不为过。
2001年,当冀瑞凯追随妻子,选择来浦东时,也带来了太多不解的目光——作为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冀瑞凯在功成名就之时却选择了从“金字塔”尖上走下,来教业余的、甚至从未接触过音乐的孩子,这在同行看来简直是人才“浪费”。但冀瑞凯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能够培养音乐人口远比培养一两个知名乐手来得实在,他笑称“我是在培养买票去听高雅音乐会的人。”
然而起步的艰辛却超乎老教授的想象。2001年,冀瑞凯去某学校筹办合唱团,在整整一下午的招生过程中,没有一人报名。原来,家长一听说是
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竟都不相信,冀瑞凯回忆起那些抱着小号到处找学生的日子感慨万分,“后来竟多亏了互联网,很多家长上网查清了我的‘底细’,才放心把孩子送来。”
2003年,冀瑞铠音乐艺术培训中心在浦东成立,8年来,通过与各中小学的合作,培养的孩子达到了五六千人次,其中不乏现在复旦同济的高材生。而这些孩子中,真正走音乐道路的却是少之又少。在冀瑞凯看来,“靠音乐吃饭”不是他让孩子们学音乐的主要目的,他要让孩子在与音乐的接触当中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多年的积累,冀瑞凯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他并不想培养只会照乐谱念经的木头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天赋,把他们领进门,教他们方法,给他们钥匙,把“教你是为了不再教你”的理念贯彻始终。他注重让孩子们的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音乐课变成“游戏厅”。把节奏、重音加以变化,把音符变成新的曲子,和肖邦等大师直接“对话”,这一方法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
“很多家长送孩子学音乐的最初目的是治病。”冀瑞凯回忆起第一个学生,“十一岁左右,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抽搐,家长送他学了钢琴,又跟我学小号。”培训中心的年轻长笛老师平萍说,“有的孩子有很严重的自闭倾向,他每奏出一个音,我都会真诚地鼓励他,学了一段,还鼓励他上台表演,这都极大地增加了这些孩子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带到生活中,别的方面也自然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孩子的转变,或许就是冀教授办学最大的收获之一。
培训中心成立了整整八年,教师也增加到十余人,有冀瑞凯从全国各个音乐学院招来的本科毕业生,有从
中央音乐学院“拐”来的自己的学生,原因是要让孩子们从开始就接触专业的教育。然而,虽然有政府在租金等方面的优惠,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整个中心的年盈利不过几万元,“有的年轻老师戏称,‘冀老师,咱还不如去开个奶茶店’。”
冀瑞凯深知一己之力的微薄,他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保障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基层的音乐教育中来,让更多的孩子能通过音乐受惠。
冀瑞凯教授现在可谓是“桃李遍天下”。他教出来的学生,文智勇,曲凯,陈光,葛涛,蔡瀛,张楠,鲁潇霖,王晨醒等人,个个是独当一面的优秀小号手。尤其陈光,现在被认为是中国最棒的小号演奏家。
冀瑞凯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投入到了中国小号教育上。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演奏家兼教授,值得我们所有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