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束核、
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弓形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因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成为内侧丘系。
解剖结构
1、内侧丘系
薄束核、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下部,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接受脊髓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纤维。其中由薄束核发出的纤维传导下半身;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传导上半身。内侧丘脑系位于延髓锥体束背面、中线两旁上行,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精细触压觉,与刺激的具体定位、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有关。
内侧丘脑系位于延髓椎体束背面、中线两旁上行,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2、外侧丘系
斜方体纤维行至被盖部的前外侧,在上橄榄核的外方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外侧丘系是听觉通路的一部分,以后它在被盖部的外缘上行,经过中脑,止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是上升的听觉纤维束。它自延髓上端的蜗神经前、后核发出,在脑桥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交叉,越过中线形成斜方体后,折向上行,沿内侧丘系的外缘上升,止于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它是听觉传导径路上的第二级纤维。
3、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亦称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一部分,位于间脑的背侧部,其腹侧为底丘脑和下丘脑。背侧丘脑是各种感觉通路(嗅觉除外)最后的中继站,各种感觉冲动在此中继后,经丘脑皮质投射纤维传至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感觉信息的整合也发生在这个水平,痛觉的感知就发生在间脑。此外,背侧丘脑还从事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
背侧丘脑的外侧包有薄层白质板,称为外髓板,它借丘脑网状核与内囊相隔。在背侧丘脑灰质内,有丫形的内髓板,此板前部分叉,因而将灰质分为三个大的核群:前核群、背内侧核群和腹外侧核群。腹外侧核群又可分为背腹两层。属于后丘脑的内、外侧膝状体,实际是上述腹层核群向后方的扩延。
4、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分别为听和视传导路径在间脑的中继站。内侧膝状体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传出纤维形成听辐射至颞叶听觉皮质。外侧膝状体在枕的下方,包括6层细胞,腹侧的1~2层细胞大,靠背侧的4~6层细胞小。视束中交叉的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的1,4和6层,不交叉的止于2,3和5层。自此发出的纤维组成视辐射投至枕叶视觉皮质。
5、中脑
脑干的一部分,形体较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由此发出。中脑脚底发生病变时,可产生中脑脚底综合征。主要表现:动眼神经与锥体交叉性麻痹,特点为病灶同侧动眼神经麻痹,而对侧脑性偏瘫。如累及中脑头端的红核前区,则可发生动眼神经与锥体外系交叉综合征,特点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半身舞蹈病或一侧震颤、肌张力增高等。如中脑被盖中央区发生病变,常伴有严重而持久的意识障碍(昏睡或昏迷)和去大脑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