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斋
道教斋法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分类名称
内外斋是道教斋法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范围的一种分类名称。内斋指道士内修的斋法, 由个人进行,注重内心无思无欲,外观无言无行,主静。
外斋
道士为他人他事举行的斋法,大多由集体进行,唱念做齐全,主动。《金箓大斋启盟仪》称:“斋法之说,有内有外,请备论之。内斋者,恬淡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祠祭祀之余意也。”①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之说,出自《南华真经》的《人间世》篇。颜回问:“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斋是戒洁
心斋就是保持精神虚静,不接外物的状态。内斋之法,本无程式。早期道教的守一之法,亦是内斋一类,《太平经》只是要求守一之人“安卧无为,反求腹中”,“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等等。③南北朝时,道教仪式渐趋繁复。陆修静的《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以人三关躁扰,不能闲停,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净行,心行精至,斋之义也。”④以礼拜、诵经等动行为来约束人的三关,使人心静,就将内外斋结合了起来。北宋道士陈碧虚注“心斋”曰:“祭祀之斋,涉迹心斋,则悟本也。”⑤他指出道士的内修为斋醮仪式的根本。陆修静编集的《洞玄灵宝五感文》中有“洞真上清之斋”,其一法为“绝群离偶,无为为业,寂胃虚申,眠神静气,遗形忘体,无与道合”。其文有注称“舍朋友之交,无妻奴之黑,孤相独宴,泊然穷寂,形影相对”,“虚息不食,则泊然寂定”,“神司外,务躁动,今既无事,怡静内藏,故谓之眠”,“内无饥寒之切,外无缠缠之累,洞遂虐漠,故不知四大之所在”,“道体虚无,我有故隔。今既能忘,所以玄合”。其二法为“孤影夷豁”。⑥
上清之斋
虽然与金箓、黄箓等斋法并列为九斋十二法,但据其内容当属内斋。大约成书于明代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则称,“内斋者有四,一则心斋,二则常斋,三则清净斋,四则长斋”。
心斋
指“谨守天戒,心意同符,内外同仪,无思无欲,无虑无恐,翛然坐忘,德同真人,道合仙格”常斋,指“绝辛去厌,断荤戒欲”;清净斋,指“断五谷,绝人事,居山林,饮元气,持戒律,忘尘根,散胞胎,杜交友”;长斋,指“并持以上三斋之法,或一月、两月,一岁、两岁,十年、二十年是也,以至终于飞升,始于立意是也”,⑦
内斋特点
前三种是内斋之法,各有特点,后一种是内斋的时间要求。隋唐时期成书、后经历代增补的《洞玄灵宝玄门大义·释威仪》则称:“论斋功德者,宋师旧举六条,今家大明二种:一种极道,二者济度。极道者,《洞神经》云:心斋坐忘,极道矣。济度者,依经总有三箓七品。”⑧据此,内斋即极道,即道的最高境界,外斋即济度,包括三箓七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20:58
目录
概述
外斋
斋是戒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