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经济术语
内循环,是指国内的供给需求形成循环。从理念上讲,内循环是通过国产替代,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弥补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减轻外部需求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消费需求空间。
方法
涉及“四大环节”:生产环节补短板,分配环节重公平,流通环节提效率,消费环节扩内需。内循环促进要素与资源在四个流程中运转通畅、减少摩擦、激发活力,最终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内循环”围绕“五大要素”:
主要影响
既然是内循环为主,那么就意味着出口可能会减少。原来很多商品是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可能要开始出口转内销,未来整体的进出口额、外贸占国家经济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出口少了很大一块,可能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国内消化不掉最终产品的情况,这样一些外贸型企业就会出现生存困难,甚至降低用工需求,影响普通人的就业。
当然这也有好的一方面,过去我们的企业,一般出口的商品质量,好于内销的,转为内销,国内消费者就有了一批质优价好的商品供选择,在同样的名义消费金额的基础上,生活变的更好了,选择更多了。
此外,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经济内循环,有利于国内经济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型,过去我们以“粗放式”的经营为主,有胆量做企业,做出来了,上了正轨就发财了,产品也能销售出去。以后可能就不行了,任何一个细分的行业和领域,都需要走精细化管理和经营的路子,未来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发现需求,制造需求,满足需求,注重细节和以人为本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要求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升上来。
在内循环为主的情况下,能力和素质就会被更多的提及,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必备条件。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3 07:12
目录
概述
方法
主要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