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求法
心理学方法
内求法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当问题发生时尽量从内部、自身找原因,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而不是把问题归咎于外部或怪罪外因。大多数时候内求法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内部问题比外部问题更可控。
修之身的内求法
修身明德内求法是将人的眼识深入到自己的体内,内证德道和顺应自然,运用内求法寻求宇宙自然的真理、认识生命、认识社会。修身造诣极高者,就可以进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全面认识。内求法的认知是立体型展开的,没有内外之别,通透圆融,甚至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能够全面彻底地认识事物。正如老子所言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
中国的道德根文化,她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印度的佛学与欧洲轴心时代柏拉图的观念和方法都走了“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内求法”方向。他们认识宇宙和生命的方法从一开始就是向内的,是在自己的身国之内进行体悟验证为主,而以外在的实验证实为辅。主次分明,绝不颠倒。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真知,最符合自然客观规律性,准确率高,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比外求法要少得多,可以有效地避免无效性劳动。
道德根文化,研究和认识事物之时,“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贰;德不贰,复归于无极”(老子《德道经》第七十二章),对有形有相世界的万物,只须了解掌握,做到“知”以后,即应当及时切入它的无相世界之中,在肉眼不可观的境界中,运用内求法展开对它的深刻认识。运用德“一”尚未朴散开来的标准,进行解析与分析,掌握其能够进入复返性变化,重新回归到大道无极的本源之境中。
内求法发展概要
地球人类在历史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治人、治事都曾经历过内求法向 外求法的蜕化,在精神文明领域都曾经共同经历过性识悊学文化、慧识悊学文 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四个蜕化阶段。悊学文化、慧识悊学文 化都是内求法为体、外求法为用。内求法所提示的,是超越物 相束缚的“质象文”的本质。轴心时代后,东西方都经历了修身内求法向单纯外求法滑落的 转折。西方在内求法系统的代表人物,像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西方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开始,就全面抛弃了他们原本拥有的内求法,走向了纯粹的外求法,就是逻辑推理和试验证伪这一单一性的方法。东方 由于易道文化的坚实奠基和老子德道文化的强化,虽然自孔子开始,同样走向外求法方向,但是在文化体系中通过精美全息的汉字,仍然长期保留着极其珍贵的内求法。东方道德文化教育的方式,其灵魂就是“修之身”,是“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内求法。东方的道德教育,是实证型的科学教育方法。与西方的实验型教育法比较而言,东方是以人为本,内证德道和顺应自然。东方道德教育方法,是教育与内证同步进行实践的方法。东方的内求法教育,则是以自身为实验室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和谐人与自然关系最完美的教育方法。
随着世界的地球村化,东方西方文化的交融,未来必定是意识哲学文化向 智识哲学文化提升,智识哲学文化向慧识悊学文化回归,外求法与内求法在新 物质文明和强大生产力的基础上,重新实现和谐统一。我们可以自信地展望, 由伏羲、黄帝、老子所创立,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大唯物主义慧识悊学思想 和唯德辩证法的修身明德方法论,必将成为地球村发展的指南。
内求学习实践法
---摘自《道德教育贵修身》
东方文化的灵魂,是内求法;而讲经说法的教育模式,又是内求法的承传模式。“经典诵读”和“讲经说法”是道德文化教育珍贵的内求学习实践方法。
(1)“经典诵读”,是个人和集体进行经典开口诵读和同步内观实践的根本性教育方法。老少咸宜,普适性和全民应用性极强。
(2)掌握内求法,要通过“讲经说法”来进行。只有符合内求法特征的教学模式,才能导向内求境界,从而产生内求法的结果。“讲经说法”,是要开坛来运作,调控,展开,引入;学生受众,要求是内观心身,以身国为室,同步求验证。
内求法取得效果
中国古代的祖先们在内求法当中产生的科技发 明,都是非常节省地球资源而又不干涉人与自然和谐的,并不会产生更多的公害和负态作用,那些有益于人类健康发展的发明创造,就诞生于其中。这才是 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标准的修身治世带来的应有效应。例如火药的发明,在中国 大地人文环境中,长期都只是给人们带来节日愉快笑声的促生剂,但是一传入 欧洲,却迅速被发展成为大面积毁灭生命、制造悲伤与眼泪的热兵器。河图,洛书,人体经络的走向都是修身内求的发现。
内外求法差异性
外求法对生命和万物的研 究,必定是要将生命体的意识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逐项全面依 靠“工具”而进行外展性延伸,才能逐步认识欲相境的事物;而内求法是将人 的眼识深入到自己的体内,就可以进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全面认识。内求 法的认知是立体型展开的,没有内外之别,通透圆融,甚至是没有时间和空间 的障碍,能够全面彻底地认识事物。这是内求法与外求法最大的差异性。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7:47
目录
概述
修之身的内求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