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碎屑
岩石学术语
在不同粒级的内碎屑中,砾屑的成分和产状特征最具研究意义,如双向交错排列的砾屑指示存在往复的潮汐流作用; 放射状扇形排列的砾屑主要是风暴流作用的结果; 叠瓦状排列的砾屑通常是单向流水作用的标志; 平行排列的砾屑往往与暴露作用有关。内碎屑是指沉积盆地中已沉积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冲刷、破碎、磨蚀、搬运、再沉积而形成的颗粒。
也可以是其他作用形成的。而来自于盆地之外,从老地层内剥蚀搬运而来的碳酸盐岩碎屑应属于陆源碎屑。内碎屑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现象。
常具塑性变形或磨蚀的边缘,颗粒边界常切割粒内的化石、内碎屑、瘪粒或球粒。它可以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也可以是单一的微晶泥晶结构。圆度可以很好也可呈次圆状或次棱角状。竹叶状灰岩中的“碎屑”就是比较典型的内碎屑。内碎屑按其直径大小可划分如下几个粒级: >2毫米砾屑;2-0.5毫米粗砂屑; 0.5-0.25 毫米中砂屑;0.25-0.1毫米细砂屑;0.1-0.03毫米粗粉屑;0.03-0.005 毫米细粉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2 17: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