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英国学者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英国著名学者,曾在1959年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任《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目睹了印度对华战争的整个过程。其著作《印度对华战争》于1970年首次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对60年代初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错误看法。
人物履历
1926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出生于伦敦,曾在麦吉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求学。
1955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加入英国《泰晤士报》,作为驻外记者,先是在华盛顿分社呆了三年。
1959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被派往新德里。
1967年年中,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因被印方驱逐,离开印度。
1967年回英国,内维尔·马克斯韦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
1970年,马克斯韦尔的著作《印度对华战争》首次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对60年代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错误看法。
1971年11月,马克斯韦尔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合影留念。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为访华的巴基斯坦总统布托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与布托走到马克斯韦尔面前说,《印度对华战争》揭示了真相,让中国受益,并敬了马克斯韦尔一杯茅台酒。
2014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公开《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从战争部署角度披露印度必败原因。
2017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谈中印“洞朗对峙(指2017年中印边境对峙事件)”,渴望战胜中国复仇是印度长期妄想。
2019年,马克斯韦尔将170册书籍资料和历史地图,全部无偿捐赠给中国。6月19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附近,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右)在家中通过视频连线,观看在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的“马克斯韦尔图书角”揭幕仪式。9月23日,马克斯韦尔在医院平静离世。
主要理论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英国著名学者,曾在1959年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任《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目睹了印度对华战争的整个过程。1967年回国后,他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并于1970年出版了在国际上影响巨大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此后,马克斯韦尔仍不断跟踪和研究中印关系的发展,写过一系列有关的论文和文章。《中印边界争端反思》是他的新作,发表在印度《经济与政治》周刊1999年4月10-16日一期(第34卷第15期)上。作者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不断增加的新史料进行分析后确认:印度制造了1962年边界争端。它拒绝就此问题进行谈判,然后,企图凭借武力实现其主张。中国的武力反击从战略上和政治上说都有其正当理由,印度的政策的确使北京没有其它现实的选择余地。印度遭到“未受挑衅的侵略”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神话,中印边界一直没有解决是尼赫鲁政策的结果。
通过对中印边界争端的反思,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印边界战争完全可以避免;二、在边界战争前及其后的几十年里没有能解决边界问题,责任在印度;三、是印度的政策将一个在外交上僵持的争端推向战场。如果印度政府继续这种政策,还可能导致战争重演。
 
人物评价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一位坚韧、有勇气的学者和记者。他至今仍致力于努力揭露印度历史上那一段重要而模糊的时期。“他在以一个朋友,而非敌人的身份,试图帮助印度揭开那个痛苦的家族秘密,”
——《印度快报》总编谢卡尔·古普塔
“马克斯韦尔先生,你的著作(指《印度对华战争》)忠于真相,而中国受益于此。”
——周恩来
许多国际友人为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巨大成就作出贡献,马克斯韦尔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现在,马克斯韦尔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遗产将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
主要作品
1970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出版《印度对华战争》一书,明确指出战争是印度挑起的。
1999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刊发《中印边界争端反思》,披露1987年印度差点攻打中国。
最新修订时间:2021-06-12 21:57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