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荆河
长江支流
内荆河(NeijingHe), 长江支流,湖北省境内长度仅次于清江和河床海拔最低的河流。
名称变迁
内荆河,古称夏水,自习家口以下河段又有中囊河、张家河、长夏河等多种称谓。建国后,内荆河中、下游河段经人工重新开挖,截弯取直,属人工河道,改称四湖总干渠。
干流概况
内荆河发源于荆门碑凹山。南流经拾桥,至江陵、荆门交界处李家台注入长湖。两水经长湖调蓄后,由习家口出长湖,折向东南流,经潜江、监利自西向东进入洪湖市境。由洪湖北缘,绕湖而过,而后折向东北,最后于新滩口注入长江。干流全长 335里。其中长湖以上为上段,又称拾桥河,即古荆门州建阳河。河段长131公里,集水面积324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 1. 3%。
江陵习家口至监利王老河为中段,王老河至洪湖新滩口为下段。中下河段全长185公里,均为人工重新开挖,河道顺直,底宽 15~110 米。但因河道坡降仅千分之0. 062,水流平缓,两岸人工疏挖的排灌渠系纵横。其中自习家口至福田寺之间河段,左岸有东干渠注入,右岸有西干渠入汇。福田寺附近,内荆河分上下两支,上支经柳家集、子贝渊、沙口,由高潭口入东荆河,称总干渠下段,又称电排引坷,长 45.5 公里;下支即内荆河干流,过福田寺闸入洪湖调蓄区;最后由新滩口汇入长江,自福田寺至新滩口,河段长 100 公里。
水文
内荆河流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气候暖湿,降水比较丰沛,年平均降水量 1119 毫米,其中将近 2/3 降水集中于 4~8月。地区分布上具有自上游向下游逐步递增的趋势,下游洪湖市年平均降水1350 多毫米,实测最大降水量超过 2309 毫米。
内荆河流域地势平坦,年径流系数 0. 29 ,在全省各地区中,居末位,为三峡地区的 1/2, 地表径流受到限制,多年平均径流量32. 2亿立方米,年径流深 311 毫米,仅为全省同步期平均径流深 的61% 。历年最大年径流量 64. 3亿立方米(1 973 年),最小年径流量 5. 19 亿立方米(1 966 年) ,年平均产水模数 31.1 万立方米。在全省 24 条主要中小河流中排倒数第四位。但因全年中 60%以上的地表径流集中于外江水位高涨的汛期,排水困难,是全省涝渍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而且由于排水不良,地下水埋浅,土壤冷浸,锈害严重,影响农业增产。
水利
内荆河流域是江汉平原湖区水利建设重点地区, 1950 年以来除大规模培修荆江大堤与东荆河堤,设闸控制,挡住外水外,采用以排为主,排灌兼顾,分层排水,自排、提排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整治了内荆河干支水系,开挖深沟大渠。截至 1985 年止, 30 年间建了总干渠、东西干渠、田关渠、排涝河,螺山渠等6 大干渠,总长 447 公里, 138 条支渠长 1802.5 公里,其他分支渠 249 公里。使四湖地区河网密度达 0. 315 公里/平方公里。自 1968 年起又在湖区大规模兴建电力排水工程,到 1985 年止,共兴修一级电力排泵站 14 处,总装机容量 82940 千瓦,排水流量 1006. 1立方米/秒。二级电力排水站 571 处,总装机容量 130926 千瓦,排水流量1540.5 立方米/秒,改善了四湖地区排水条件,提高了防洪排涝的能力。
流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8-03 15:32
目录
概述
名称变迁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