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落腔
传统戏曲剧种
内黄落腔是河南一种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中国河南北部安阳、内黄、清丰一带,内黄落腔是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约在晚清时期的同治三年(1864),武安落子传入内黄,后同当地语言,民歌相融合,逐步发展为具有内黄乡土风貌的剧种。以其曲调轻快欢乐,故名又叫“乐腔”。
起源
落腔是河南省的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原名“落子腔”,解放后曾改为“乐腔”。据艺人相传,晚清时期,同治三年(1864)武安有位叫“假媳妇”的艺人来到河南内黄县唱武安落子,与当地一位姓赵的艺人共同组班唱戏,后同当地语言,民歌相融合,逐步发展为具有内黄乡土风貌的剧种,发展成为内黄落腔。
主要伴奏乐器为皮胡、竹笛等。唱调有平板、二板、三板、流水、懈板、捻板等,游场音乐类似河南曲子。剧目多为家庭生活小戏,如《蓝桥会》、《安安送米》等,文词通俗,表演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现状
落腔由武安落子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以其曲调轻快欢乐,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曾改名为“乐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21 11:34
目录
概述
起源
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