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拼音:cè)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中有两道绳编的简册,本义是指书简。现代指装订好的纸质书。现代汉语中书的量词“册”,就是从它的本义引申而来。在古代还被专门用作皇帝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诏书。
文字溯源
象形字。“册”在甲骨文(图1、7)中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中的竖笔代表竹(或木)简,竹(木)简数量不一,少则三四条,多则五六条;中部的曲笔表示把竹简贯连起来绳子或皮条。这种用绳子或皮条编连起来的竹简就是“册”,同时也说明,至少在甲骨文出现的同时,人们就已在用简记事了。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中表示竹简的竖笔长度不一,但所见的出土简牍都是上下等齐,并无一长一短的形制。古文字中“册”或“册”旁竖画等长的在一半以上。文字刻画、书写较为随意,故竖笔有长有短,像绳编的曲笔或连或缺,并无表意作用。
另有学者对“册”的字形作出不同解释。认为“册”原来指的不是竹书,而是栅栏。“册”原是“栅”的本字,像栅栏之形。竹书出现后,因与栅栏相似而用为竹书之册,于是另加木为“栅”,“册”的本义也因此消失了。此说聊备待考。
这个象形字,在周代的青铜器铭文里,构型变化不大,图8是西周早期金文上的“册”,上有四条简,编绳不封口;图3是西周中期金文,简已有五,笔势并呈弯形,编绳全在简内了。图5是秦小篆,形体和图3的金文基本相同,已变成竖长方。《说文解字》古文增加“竹”旁,是因为简册主要的材料是竹子,但是这个字形用例很少。隶书(图6)先是沿袭小篆,后来写作“册”,编绳变为一条,中间的“冂”形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片片竹简的样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纸张出现后,人们将字书写在纸上,然后装订成书,这时的书仍然称“册”,如“书册”“账册”以及“纪念册”等等。进一步抽象化,即成为量词,表示书籍数量,例如“十二册”“两百册”。
详细释义
近字辨析
册、策
“册”与“
策”的本义不同。古代文献中,“策”假借为“册”表示简册,同时,在名词“计策、计谋”上也相通。“册命”也作“策命”,“册立”也作“策立”,“册免”也作“策免”。现代汉语中,一般的“册”字已不能用“策”字代替,只有在“简册”“遣(qiàn)册”(随葬品的清单)等古代词语里有时仍借“策”为“册”。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下】【册部】楚革切(cè)
符命①也。诸矦进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凡册之属皆从册。
笧,古文册从竹。
【注释】①符命:符信教命,写在简册之上。徐灝《说文段注笺》:“凡简书皆之册,不独诸侯进受於王也。此举其大者而言。符、册亦二事也。”
说文解字注
“符命也。诸侯进受於王者也。”注:者字依《韵会》补。尚书王命周公後作𠕋逸诰、左传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矦为矦伯、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後人多假策为之。
“象其札一长一短,”注:谓五直有长短。
“中有二编”注:谓二横。
“中有二编之形。”注:蔡邕《独断》曰:策,简也。其制:长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札,牒也,亦曰简。编,次简也。次简者,竹简长短相闲排比之。以绳横联之,上下各一道,一简容字无多。故必比次编之,乃容多字,聘礼记云百名以上书於策是也。一简可容书於简,每简一行而已。不及百名书於方,则合若干行书之。百名以上书於策,方即牍也。牍,书版也。简册,竹为之。牍,木为之。一册不容则絫册为之,国史册书盖如是。郑注礼云:策,简也。此浑言之,不分别耳。册字五直,象一长一短,象其意而已,且简之若干未可肊定也。蔡氏云:长者一尺,短者半之。此汉法如是。郑引《钩命决》云: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长二尺四寸。孝经谦半之。一尺二寸。论语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谦焉。此古制也。见於聘礼、左传序正义者乖异不同。今订之如是。未知然否。郑注《尚书》云:三十字一简之文。服注左氏云:古文篆书一简八字。《汉志》:刘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尚书》。古文简有二十五字者,有二十二字者,是简之长短不同而字数不同也。楚革切。十六部。
“笧,古文𠕋,从竹。”注:《左传》:僃(同“备”)物典筴(同“策”)。《释文》:筴本又作册,亦作策,或作笧。按筴者,策之俗也。册者,正字也。策者,叚借字也。笧者,册之古文也。左氏述《春秋传》以古文,然则笧其是欤。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部】 𠕋
古文:笧
《唐韵》楚革切。《集韵》《韵会》测革切。《正韵》:耻革切,音栅。《说文》:符命也。诸侯进受於王者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
又《玉篇》:立也,𥳑也。
又《集韵》:通作策。《前汉·赵充国传》:全师保胜之𠕋。
又《集韵》所晏切,音讪。本作栅,省作𠕋,编竹木而为落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顶部右“⺆”略高,底部大致齐平。❷两“⺆”分列竖中线左右,右“⺆”撇尖略高,过竖中线。❸末笔横长,在横中线,连接左右。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上中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