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汉语词语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①。举军而争利则不及②,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③。是故卷甲而趋④,日夜不处⑤,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⑥,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⑦;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⑧,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⑨。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⑩。
注解
①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为,这里作“是”、“有”解。此句意为军争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②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举,全、皆。率领全部携带装备辎重的军队前去争利则不能按时到达。不及,不能按时到达预定地点。
③ 委军而争利辎重捐:委,丢弃、舍弃。辎重,包括军用器械、营具、粮秣、服装等,捐,弃、损失。句意谓如果扔下一部分军队去争利,则装备辎重将会受到损失。
④ 卷甲而趋:卷,收、藏的意思。甲,铠甲。趋,快速前进。意谓卷甲束杖急速进军。
⑤ 日夜不处:处,犹言止、息。“日夜不处”即夜以继日,不得休息。
⑥ 擒三将军:擒,俘虏、擒获。三将军,三军的将帅。此句意为若奔赴百里,一意争利,则三将的将领会成为敌之俘虏。
⑦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意谓士卒身强力壮者先到,疲弱者滞后掉队,这种做法只有十分之一兵力能到位。
⑧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奔赴五十里而争利,则前军将领会受挫折。蹶,失败,损折。上将军,指前军、先头部队的将帅。
⑨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奔赴三十里以争利,则士卒也仅能有三分之二到位。
⑩ 无委积则亡:委积,指物资储备。军队没有物资储备作补充,亦不能生存【译文】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古语智慧
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即有危害性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危”和“利”贯穿于整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战争同样也是有利的一面,也有危害型的一面,因此将帅必须有效分析两军对峙,相互制约时,不管敌我双方的任何一方“利”和“危”两面都要分析,也就是“知己知彼”。当“利”和“危”都作相应分析之后,要想方设法让两者相互转化,目的在于各种战术都对我方有利,减少和避开危害。这样辩证统一的分析解决问题是客观而科学的。
既然任何事情都具有辩证统一的两面性,政治权力也不例外。政治是权力的中心,一旦获得权力就意味着能够呼风唤雨,指点江山,这是政治权力利的一面;另一方面政权在手必然会遭到许多人的窥探,想谋之,这样就会遭到政敌的迫害,甚至杀害,这是危害的一面。因此双方都要顾及,并尽量使用计谋让危害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使得权力得以巩固。
“利”和“危”的两面性同样适合于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准确把握竞争的利害关系,并根据厉害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扬利避危是能否在竞争中占领主动权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仅仅靠领导者是不够的,企业通常会聘用智囊团,针对利害关系进行全方面分析,通过调整经营结构等方式化利为经济利益,转危为利。
智慧故事
秦国灭亡“军争为利,军争为危”,阐述了“军争”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秦国灭亡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秦始皇带领军队在经过多年征战,终于灭掉六国,统一了全国。经过长期的战争,全国民众早已因为长期饱受兵役、徭役和赋役重压而疲惫不堪,丞相李斯深刻得认识到秦国国内的状况,支持全国上下修生养息。他说:“讨伐匈奴虽然是巩固边防的必要措施,但从目前来看有害无益,而且会使中原遭受重大消耗。” 但是秦始皇反其道而行之,准备30万大军攻打匈奴。
匈奴之战胜利之后,秦始皇又急于与匈奴划清界限,于是又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大批男子修筑长城、戍守边塞。为了保障长城修筑和边关战士的粮草,全国上下拼命劳作,供给军需。为保障边塞军民生活,朝廷还征发百姓,用车船输送粮草。如此劳民伤财,是的秦国出现了如此状况——秦国国内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年轻力壮的青年基本都已经到边疆修筑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出自于此。戍边将士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十多年中死伤无数。
如此大的消耗,早已使得秦国外强中干,秦王朝的国力也遭到极大削弱。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去世,他的儿子秦二世即位,秦二世治国依然和他父亲。终于在公元209年时,被征发到北方守边的陈胜、吴广等人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得到全国的热烈响应。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秦军主力一一被歼,新继位的秦王子婴再无任何抵抗能力,出城向起义军投降。秦国军队虽然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全无敌手。但如今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了。“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在紧接着进行的征讨匈奴、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不仅国库积蓄耗尽,连普通百姓也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果然,有人振臂一呼,立刻群起响应,外强中干的秦王朝很快就覆灭了。
发动战争或被迫参与战争都是为了谋求一定的利益,通过战争而扩充疆土、巩固政权、占有资源、掳掠财物,或者争得有利地位、掌握主动权等,是有利可图的。但是,战争也有其有害的一面。人员的伤亡,财力的消耗,必然破坏经济,久战不决更会增加赋役,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最终导致国力枯竭、人民贫困(“力屈中原内虚于家”),国运将难以为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18 15:53
目录
概述
注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