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才学创立以来,经历了酝酿准备、学科初创、逐步发展三个时期,主要的学术成果体现在5个方面:构建了军事人才学原理的基本框架和学科体系,界定了诸多基本概念,探索了成才规律,回答了重大现实问题,完善了教学层次。中国军事人才学的深入研究有4个方面需要加强,即丰富发展军事人才学学科体系,深化军事人才学应用研究,加强对外军的研究和军事人才管理现代化研究。
起源
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发生了重大变化,军事人才队伍的建设就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正如
杨尚昆在《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大批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军队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不造就一大批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就谈不上军队的现代化。” 因此,军事人才学研究就被历史地推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位置上。通过广大军事人才学研究、教学人员的不断探索,经历了萌芽(1979年~1985年)、初创(1986~1990年)、发展(1991年~2000年)、完善(2001年~)四个阶段,使军事人才学取得了长足发展。 军事人才学是人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人才学创建三十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军事人才学创建的成果及其经验,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推动军事人才学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学概念
一是军事人才必须是军事实践活动的产物;二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军事知识、军事技能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三是军事人才必须是对进步的军事活动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 总之,“军事人才是具有专门的军事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中为进步的军事活动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优秀分子。”
研究对象
军事人才理论研究者从军事人才这一事物矛盾运动的特殊性出发,定位于军事人才成长规律与军事人才使用管理规律这两个方面,从而确立了军事人才学独立学科的地位。
王日中认为:“军事人才学就是研究军事人才本质与军事人才活动规律的科学。” 陈文义认为:“军事人才的成长与军事人才的管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军事人才学研究对象的整个体系。”
价值的研究
在概括一般军人价值的基础上,注重军事人才价值与一般军人价值的特殊性,以及其评价标准、方法和实现途径,这就加深了对军事人才本质的认识。阎宝珠认为,军事人才的价值,从概念上来解释,与其他人才一样,是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军事人才的价值既不是显赫的地位、丰厚的俸禄,也不是优厚的待遇、赫赫的名声,而在于内在的、默默的贡献。这价值,融化在军事人才的职责和使命中,体现在军事人才的庄严而又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之中。” 王书道认为:“军事人才价值,是指军事人才的素质、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对一定阶级及其政党的军事活动和该社会人的发展的客观效应。这里,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的军事活动和该社会人的发展是军事人才价值的轴心,军事人才的素质、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是军事人才价值的载体,产生客观效应是军事人才价值的内核。军事人才的价值,是军事人才所做贡献的工具性价值与军事人才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价值的统一。” 从军事人才价值形态分,可分为潜在价值、效用价值、人本价值。“军事人才价值的实现,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它不仅是军事人才自身条件与社会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是军事人才所做贡献的合法认定、合理回报以及军事人才持续发展等环节的辩证统一。”
分类与层次
在吸收中国历史上军事人才思想中关于分类与层次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人才学原理,形成了按照中国军队现有专业分类、按照成长和发展过程分类、按照才能高低和贡献大小分类、按照思维特征分类、按照知识结构分类、按照行为方式分类,以及按照初、中、高级分层次等多种等方法,创立了既符合普通人才学原理,又符合军队实际的军事人才类别和层次划分的标准与方法,为深入研究各级各类军事人才和分支学科创造了条件。第二炮兵干部部和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编著的《第二炮兵人才学》,正是在这一原理指导下所诞生的一门军事人才学的分支学科。对于军事人才的群体结构的研究,多数专著教材都将其作为重点,运用耗散结构论、系统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原理,不仅分析了构成军事人才群体的相关要素,还重点探讨了军事人才群体合理结构的要求、意义、特征、类别,群体结构的优化,对部队领导班子的组合、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军事人才学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经过军事人才学研究者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一门学科专业建设来讲,从创立到成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推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中还有许多实践经验需要加以总结,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亟待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可以预测,军事人才学研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呈现下列发展趋势。
突出应用研究。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步伐的加快,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整体转型,有效履行中国军队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要求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要有一个整体性跃升、跨越式的发展,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中有许多重大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服务于并指导实践是任何一门学科理论的价值所在。军事人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其地位和作用就在于它服务并指导军事人才建设实践。因此,研究军事人才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将成军事人才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之一,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研究。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战争,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因此,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强化联合制胜理念,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打造联合作战部队,全面提升联合作战能力。中国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保障体制尚未建立健全,缺乏实战牵引和检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起步晚。因此,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将是未来军事人才学研究一个重要趋势。
二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研究。信息化战争迫切需要军队加速信息化建设,信息建设程度将决定能否打赢未来战争。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军队建设和作战主体。军队向信息化转型,关键是要提高军队人才的信息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要转向信息化,这是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根本保证。因此,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向信息化转型,不仅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军事人才学研究的又一重要趋势。
三是完善军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研究。军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影响到军队人才的考评、选拔、任用,影响到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进而影响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指挥军官考评体系及其选拔任用程序规定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从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整体上看还不够完善,参谋军官、专业技术军官、士官等考评、选拔、任用等机制还未建立起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是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研究。中国军队现有军事制度的很多方面是战争年代延续下来,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相接轨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制度安排还未真正建立起来。正如胡锦涛指出:“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任务很多,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 这一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对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研究,将成为军事人才学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主要成果
国内最早研究军事人才学的《军事人才学(试用教材)》、《军事人才学概论》和《军事人才学引论》,借鉴中国人才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开辟了现代军事人才理论研究的先河,探索了构建军事人才学原理框架的路子。这三部著作从揭示军事人才的概念、本质入手,涉及军事人才分类、成才过程、成才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成才道路与成才策略,科学技术、战争、军事训练、院校教育与军事人才成长的关系,探索了军事人才的成长规律,军事人才的特殊素质与才能,分析研究了军事人才群体结构、军事人才的使用与管理,创立了军事人才学原理的基本体系,对军事人才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日中、瞿定国编写的《军事人才学》,对军事人才学的理论框架做了新的探索,对研究对象、范畴、体系做了深入阐述,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军事领导人才、军事科技人才、军地两用人才、未来军事人才的含义、作用、内在因素构成及其发挥,研究了军事人才开发、培养、识别、任用、激励、竞争、流动等环节,同时,还前瞻性地研究了军事人才立法、军事人才心理、军事人才的自我修养等内容,建构了军事人才学的新框架。阎宝珠主编的《军事人才学基础》分为总论、军事人才价值论、军事人才成长论、军事人才管理论、军事人才开发论五编,并在军事人才价值及其性质、价值的实现、价值的评价,军事人才成才规律的表现形式以及新型军事人才开发战略等问题上,做了新尝试,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军事人才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军事人才教学实践的需要,王日中主编的《新编军事人才学》、沈国权等主编的《军事人才学新论》、陈文义主编的《军事人才学》相继出版,作为全军院校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学科和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教材,以及全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这三部教材在充分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着力点放在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军事人才管理实践中重大现实问题上,尤其是陈文义主编的《军事人才学》,突出了对军事人才的本质、成长、培养、开发、配置、选拔、使用、激励和规划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上述专著、教材,共同构建了军事人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
主要著作
1、裘克人 军事人才学 空军政治学校政治工作教研室印,1985年。
2、王长林、王小夫军 事人才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年。
3、董志新、王长林 将才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年。
4、王子新 军事参谋人才 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年。
5、裴光、陈天、孙丕安、汪孟颖、张敬民 军队政治工作人才 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年。
6、姜彩熠.军地两用人才学概论.辽宁出版社,1988年。
7、总政治部干部部、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制度概要,1988年。
8、裘克人 军事人才学引论 能源出版社,1988年。
9、荀振英 军队干部管理学 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
10、王日中、瞿定国.军事人才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
11、林孝诚 军事后勤人才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阎宝珠 军事人才学基础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
13、谭友鹏 军队干部管理学 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14、王日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工作学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
15、卫宗沛、洪亨武 外军军官管理制度概述 白山出版社,1993年。
16、边树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工作学教程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17、边树鹏、陈文义、吴教练 军队干部工作学,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
18、张卓、徐世全.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海潮出版社,1998年。
19、高建国 21世纪中国军事人才发展战略 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
20、吴进国 论军事创造力开发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
21、王日中 新编军事人才学 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
22、朱荣榜 跨世纪高级军事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2000年版。
23、孙秉和、高存 军事人才素质的生成与发展.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
24、张煜 论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成长之路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
25、李和臣、李伟明 心理战军事人才开发研究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
26、沈国权、杨运学 军事人才学新论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2001年。
27、陈岸然 军事人才品德培育论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
28、徐远林.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智能要素论 黄河出版社,2001年版。
29、郭若冰、杨树旗、张启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方略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
30、季广智、陈东祥、陈灿辉、叶益民 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
31、程达刚 军队干部管理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
32、边树鹏 军队人事管理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
33、吴东莞 新型军事人才成长动力开发研究 国防大学出版,2002年。
34、崔春来 锻造高素质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
35、徐志雄 军队人事管理法制化研究 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
36、涂俊峰 新型高级参谋人才研究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
37、陈耿 军队干部管理程序论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
38、涂俊峰 新型高级参谋人才研究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9、第二炮兵政治部干部部、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第二炮兵人才.2004年。
40、陆春炎、张煜 军事人才思想通论 蓝天出版社,2004年。
41、陈岸然 军官能力建设实例评析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42、总政治干部部 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全军人才建设研究论文选编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
43、吴教练、程达刚、屈家权 军队人事管理基本问题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
44、陈文义 军事人才学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
45、王书道 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问题研究 海军出版社,2007年。
46、王文利 紧贴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印,2007年。
47、闫晓明 论军事人才与军事教育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姜涛 指挥军官通用能力建设 长征出版社,2008年。
49、牟显明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年。
50、程达刚 外军人事管理概论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年。
51、胡亮 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
52、齐三平 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结构体系研究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