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
一门卫生保障的科学
军事医学是运用一般医学原理和技术,研究军队平时和战时特有的卫生保障的科学。其成果通过卫生勤务的实施,达到维护部队健康,提高野战医疗、防疫水平,巩固与增强部队战斗力。
发展
军事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与武器装备发展、战争形态演变、卫勤保障的实践和医学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古代军队主要采用经验措施预防疫病,如史书上有选地驻营以防瘴气,春秋不远征等记述。自古中外均有冷兵器伤救治的记载,中国南北朝时龚庆宣编写的《刘涓子鬼遗方》中有金疮专论,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也有这方面的记载。火器的出现促使各国开始研究火器伤的治疗,1591年法国出版了《火器伤救治规程》。
18~19世纪,法国著名外科医生P.F.佩尔西、俄国医生N.I.皮罗戈夫等著书立说,为野战外科奠定了科学基础;早期清创和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促使野战外科发展到新的水平。
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朝北洋海军在天津储药施医总医院内设立西医学堂。1902年,在天津开办行营医学堂(后改称陆军军医学堂),此后又在广东设立海军医学堂和陆军医学堂。
20世纪初,疫苗、药物和破伤风抗毒血清等的研制成功与应用,使战时伤病防治能力明显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常规武器,以及核、化学、生物武器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导致新的致伤机理和防治需求,使军事医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
1921年,国际军事医学委员会成立。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于1947年组建国防医学院,再次出版《军医提挈》等军事医学书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医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组建了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军种、兵种的医学教学和科研机构,形成了较完善的军事医学体系,结合部队保障需要和军队建设与发展,开展了针对性较强的教研活动,出版了《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军队卫生学》《军队流行病学》《军事航海医学》《军事航空医学》《卫生勤务学》等专著。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了对新武器的致伤机理、伤类伤势、防治措施和武器装备应用中的人―机―环境医学等问题的研究。研究军事环境条件对军人健康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随着卫勤保障任务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医学研究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方法为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方法体系。包括生物医学实验方法、临床循证医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工程设计试验方法、调查论证方法、模型和模拟仿真方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新军事革命和科技进步将对军事医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使军事医学研究领域和学科结构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不断整合。总的趋势是突出军人健康保护,向征兵时的兵员健康鉴定和退役后的健康保障两个方向延伸,选兵医学和军事康复医学将得到发展;以军事人机工效学为支撑,以提高作业效能为目的的能力医学将成为军事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研究
主要包括:①战伤救治。主要研究现代常规火器伤的病理变化、伤类特征和救治措施。相关的学科有野战外科学、军事病理学等。②疾病防治。主要研究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传染病的病因、侦察、检验、预防、诊治与媒介生物防制,以及战时常见病和军种、兵种特殊疾病的防治。相关的学科有野战内科学、军队流行病学、军事医学地理学等。③预防保健。主要研究军事环境和军事活动中对健康的危害因素、所致伤病的机理和预防措施,以及保护身心健康、提高环境适应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卫生措施。相关的学科有军队卫生学、军事环境医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等。④军事作业能力的医学维护。主要研究军事活动环境中,影响军人作业能力的因素和人―机―环境系统的医学问题,以及增强军人作业能力、提高武器装备人―机―环境系统作业工效的措施。相关的学科有军事作业医学、军事医学心理学、军事航空与航天医学、军事航海与潜水医学等。⑤特种武器损伤卫生防护。主要研究核、化学、生物武器,激光、微波、电磁脉冲、声波等新概念武器和贫铀弹、火箭推进剂等致伤病理特点、伤类特征及防治措施。围绕特定保障任务,横跨多个学科,集侦察、检验、洗消、预防、治疗为一体,构成军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学科有核、化学、生物武器损伤卫生防护学,军事毒理学等。⑥军队卫生装备。主要研究军队卫生装备相关基础理论、卫生装备工程关键技术、卫生装备信息化与标准化技术等。包括卫生装备综合论证与评估、野战卫生装备系统设计与工程设计、卫生装备研制与试验定型等。相关的学科有军队卫生装备学、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等。⑦军队特需药品。主要研究用于特种及常规武器损伤和军事环境引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药品,包括药物设计与筛选、药理毒理评价、制剂与生产工艺等。相关的学科有军事药学、军用生物技术等。此外,军事医学研究内容还有军队卫生统计学、军事医学情报、军事医学史等。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GBT.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21-01-26
最新修订时间:2021-08-24 21:40
目录
概述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