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庄秧歌起源并传承于
滑县道口镇的一个非常古老且表演风格独特的传统舞蹈。因其表演艺术风格独特,为军庄所独有,所以叫军庄秧歌。
起源
因其表演艺术风格独特,为军庄所独有,所以叫军庄秧歌。“军庄秧歌”源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4年),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每逢年节灯会(特别是道口正月古庙会),“军庄秧歌”都会进行表演,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军庄秧歌的艺术特点军庄秧歌的角色及具体人数分配为:门鞑、棒槌、大青衣、鼓手、二八佳人各两人,公子、岔小、渔翁、小妮、老婆和伞头等各一人,角色均成对出现,并按如上先后顺序进行表演。军庄秧歌的角色众多,动作各异,个性鲜明。如棒槌扮演武士形象,精神抖擞,活泼干练,动作雄壮111艺术经纬有力,手腕灵活自如,应节击棒姿势多变,推时重,拉时轻,棒击声响亮清脆,动作轻巧自如,时而蹲,时而扑,彰显雄健气魄;公子迈着“大跟进步”一手掀襟,来回扇摆,一手拿扇,风流倜傥,自如洒脱;岔小憨直中露机敏,即兴插科打诨,滑稽可笑;二八佳人文静大方,迈着小圆场步,走动如行云流水;小妮鹞子翻身,温柔中见潇洒;大青衣摇摇摆摆,柔媚动人。军舞的动作重跑,重各种姿势,不重扭,动作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所有角色一直处于做动作和奔跑中。此外,震撼人心的武场表演及棒槌武术动作的结合运用,也为秧歌平添了几分色彩。军庄秧歌的表演服装色彩鲜明艳丽,红、黄、蓝、绿、黑、白……种类繁多;脸谱造型鲜明浓艳、五彩缤纷。
表演
参与演出的均为男性。演出剧目多,可演出数天不重样。演出形式分三个段落:即“进场”、“武场”“、文场”。
“进场”表演时,打击乐的节奏为2/4拍,由伞头紧握黄罗伞,手持大夫铃,担当总指挥;二门鞑带领16人跟着打击乐的节奏,按照先后顺序,分两路纵队,由场地之后中部上场,角色成对并列前进,同时做各自固定的动作;走至场前,两队分开并绕至后场,如此反复走场.
进场三圈三折后,伞头拿大夫铃哗哗一摇便转入“武场”(即跑场),这时四大扇、尖子号同时奏起,众角色奔跑速度明显加快,在跑动中按规定的路线穿插,轮番做各自的动作,由场前经两侧绕至场地中后部,做大翻身和转蹲步等动作,从另侧跑下;如此反复,好像两军对垒,场内外一片沸腾……高潮之后伞头一摇大夫铃,随即转入“文场”。
“文场”时整个舞队由跑变为便步走大场(即“顺场”),由伞头等至场中演唱一两段后,岔小接腔打岔说韵白快板,作即兴表演。
一般秧歌的唱腔多为四字、七字韵,而军庄秧歌的曲调则为十字韵,唱腔高亢激昂,大起大落,性格鲜明,富于戏剧色彩,较难把握。关于其唱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喝不够军庄的豆腐浆,学不会军庄的秧歌腔。”足见军庄秧歌唱腔的学习难度。军庄秧歌的唱词韵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演唱和韵白快板曲目常见的有“王员外休妻”、“大实话”、“大瞎话”等,内容多以民间故事传说、日常生活题材为主,表演幽默风趣;快板语言是滑县的地方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军庄秧歌的音乐伴奏主要用打击乐伴奏,乐队配置由一个边鼓、一个马锣、一个大锣、一个小叉、六个四大扇、十二把尖子号构成,以边鼓、马锣、大锣伴奏为主。
此外,军庄秧歌的道具也可一物多用。棒槌用的木棒,鼓手手里拿的鼓,既作道具,又可在演唱时击打节拍进行伴奏;伞头手拿的大夫铃,不仅作道具,还能起到指挥队伍文武场变化的作用。
军庄秧歌在每次演出期间,都要到火神庙请神、敬神、送神。即演出前一天(正月二十六)下午,到庙前拜神、请神。整个秧歌队成员在神像前烧香跪拜,并按秧歌角色出场顺序,每人唱一句神歌;而后演上一番以娱神灵,最后将火神爷请到自己村里设的圣会大厅,并于庙会期间(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烧香、上供、敬拜;到演出完的第二天(正月三十)中午,打鼓敲锣地把火神送回到火神庙。庙会期间,如果接到其他会社邀请函,也会应邀前往,对方设烟茶糖果桌招待,并燃放烟花爆竹以示迎接。军舞在长期活动中形成了一条会规,即互爱、互敬、互让。
军庄秧歌传奇式的起源,是军庄村先人聪明才智的展现,也是勤劳智慧的结晶。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在中原乃至全国实为罕见,可谓是民间艺术瑰宝。
军庄秧歌以恢宏磅礴的精神气势、古朴豪放的表演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个性张扬且和谐统一的律动,展现出军庄社会和人民的鲜明特征,回荡着军庄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棒槌扮演的武士黑布巾包头,身着白盘扣中式对襟黑衣,束袖口,黑灯笼裤,腰扎黑腰带,红色脸谱,挑眉大眼,威风凛凛;大青衣、二八佳人手持彩扇,身穿彩色鲜艳的刺绣长帔,中式长裤,脚踏彩鞋,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齐腰长发,媚眼红唇,楚楚动人;二门鞑四方脸配红穗清代官帽,黄色锦衣,黑色布靴,按刀扬鞭,耀武扬威;老婆头扎勒子,身着偏襟盘扣暗红衣,脸画红脸蛋,嘴边一黑痣,手拿破蒲扇,人物滑稽鲜明;渔翁身着遮风蔽体的土布衣,头戴硕大遮住半边脸的斗笠,挂白长胡须,收口长裤,腰间挎鱼篓,脚踏草鞋,右手持鱼竿,栩栩如生;公子头戴蓝色小生帽,着开怀蓝色长衫,内扎红腰带,下穿红色灯笼裤,黑色圆口鞋,左手掀襟,右手拿红扇,风流倜傥,潇洒自在……演员所持道具各种各样,拿棒的、拿鼓的、拿鞭、拿扇、拿绢的各有千秋。外部造型的直观到位是军庄秧歌吸引人眼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军庄秧歌的突出特色是热烈火爆,粗犷豪放。无论是走、跑、蹲、跳、击、打,动律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尤其是锣号轰鸣的武场,似拼搏格斗的沙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军庄秧歌的另一特点,是场上所扮人物的动作各异和个性的鲜明。二门鞑迈八字步,甩鞭按刀,挺腹昂首,耀舞扬威;二公子操“跟进步”,一手掀襟,上下扇摆,豪爽洒脱;二棒手应节击棒,轻巧中富雄健;二鼓手抡锤,灵活中含威武;花旦、青衣柔媚中藏潇洒;岔小子憨直中露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