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挎是军用
挎包的简称,由粗布面、帆布带轧成的一种极普通的绿色挎包,还在部队中使用。
类似的名词还有:军帽、军鞋、军裤、军褂、军大衣、军腰带……等等。曾几何时,这些部队战士用的衣物成了城市青年追求的时尚。30多年前,别说是全套的衣物,就是身上有那么一两件,在同学朋友中也绝对能炫耀一番。
“文革”中后期,大学停招,工厂停招,学生毕业上山下乡,所有职业中唯有解放军最受尊重,军人受到人们的广泛崇敬,社会地位如日中天。当时的口号是“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谁家里有在部队参军工作的,那是莫大的荣誉,正所谓“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也许是人们爱屋及乌,随之而来的,军人的日常用品也极受人们的欢迎喜爱。背个军挎、戴个军帽,身上随便有点沾军字的物件,似乎也会被人高看一眼。
最初,军挎之类的东西只有那些出身军干、革干家庭的子弟才有,穿戴着它,确是飒爽英姿,威风凛凛,在物质贫乏、商品单调的当年透着一股豪气,用句时髦词,那叫“帅呆了,酷毙了”。渐渐地,社会上的一些青年追风模仿,以使用军品为荣,大街上到处飘着军帽军服,到处晃着军绿书包,当然,那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滥竽充数的冒牌货。
军挎最初在社会上走俏,货源一度成了问题。家里没有军人的只好想尽办法找亲戚朋友淘换,有一些社会青年甚至铤而走险到街上去抢。有一段时期,有些学校的门口,放学时常有几个不良青年骑着自行车等在那儿,见到有戴军帽、背军挎的学生走出校门,他们骑车跟到人少静僻处,上去就抢就夺。遇到同类相斥的,少不了一场火拚。为抢一件军挎、军帽而致人伤残的事件在当时时有所闻。
军挎背在不良青年的身上,开始变了味。军挎里装的不再是书本,有的藏着板砖、火枪和刮刀等凶器,招摇过市,危害一方。当年,背带松垮,斜背军挎,成了一些社会小流氓们的形象标志之一,一般学生是不敢轻易背着军挎上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