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航天技术
军事应用为目的、开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军用航天技术是以军事应用为目的、开发和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迄今世界各国共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其中70%用于军事目的。它的发展,使军事侦察通信、测绘、导航、定位、预警、监视和气象预报等能力空前提高。
发展历史
1957年10月4日。这一天,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航天器、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从此,人类步入了航天时代。沉寂了数亿年的宇宙太空再也无法宁静。
最初人类制造的航天器都比较简单,发射上天后一般无法回收,根本谈不上军事应用。直到1960年8月10日,美国照相侦察卫星“发现者13号”发射并回收成功,才拉开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序幕。
1962年,美国利用微波中继通信技术成功地发射了“电星一号”能动型通信卫星,开始了卫星通信的历史。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载人登月成功,标志着人类已完成初期的空间探索与应用试验。进入70年代,各种军用航天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的上空。进入80年代以来,各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前景。第三、第四代高效、多功能的军用航天器相继问世。载人航天器的研制出现新飞跃,先后研制了永久性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实现了空间站与航天飞船的对接和历史性的天上人间往返机动飞行,使航天器第一次有了天上回收、修理、加油的停泊站,同时也有了指挥、控制、作战的活动基地,为人类更大规模的军事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创造了条件。1985年9月13日,一架美国F-15战斗机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使用反卫星导弹成功地击毁了1颗早已废弃的旧卫星,标志着反卫星导弹进入实战应用。外层空间的军事竞争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后太空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以及电磁炮等新概念太空武器研究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1985年,美国成立了联合军事航天司令部。美国100多名宇航员当中,三分之二是军职人员。西方专家预测,到下世纪,美国的“天军”将包括歼击航天兵、轰炸航天兵、侦察航天兵、救援航天兵、运输航天兵等若干兵种;1992年,俄罗斯率先组建了航天部队。截至1997年底,美国共进行了118次载人航天发射。
应用
军事航天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航天监视、航天支援、航天作战以及航天勤务保障四个方面。航天监视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监视范围大、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可定期重复监视某个地区、可以较快地获得其他手段难以得到的情报等优势,通过航天器上的各种侦察探测设备对目标进行监视,主要包括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导弹预警、海洋监视和核爆炸探测等。航天支援是指利用军事航天技术,支援地面和空中军事活动以增强军事力量的效能,包括军事通信、军事气象观测、军事导航和测地等。以上两个方面均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发展,其能力在不断提高。航天作战是指利用航天器载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或动能武器,攻击、摧毁对方的航天器及弹道导弹等目标,或者由载人航天器的机械臂、太空机器人或航天员,直接破坏或擒获敌方的军用航天器。这一方面的技术尚处于初期研究和试验阶段,已能做到利用截击卫星接近对方卫星,采取自爆或撞击方式达到攻击、摧毁对方卫星的目的。航天勤务保障是指在太空利用航天器实施检测、维修,加注推进剂,更换仪器设备、备用件以及其他消耗器材,组装、建造军用航天器等的活动。这一方面的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3 11:53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