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用于军队指挥自动化的系统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Military Command Automation System)是指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综合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一机系统。在有些文献中,曾称为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美国称为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简称C4I。
系统构成
分类
按军种、兵种可分为陆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战略导弹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按用途可分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指挥自动化系统,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按作战任务范围可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役指挥自动化系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等。各国情况不同,指挥自动化系统涉及范围和分类方法亦不尽相同。但一个完整的指挥自动化体系应该是各军种、兵种密切协同的战略、战役、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群体。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下列分系统组成: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递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监控分系统和执行分系统。这些分系统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收集分系统
由分别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光学摄影机、遥感器及其他侦察、探测设备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
传递分系统
主要由终端、交换、线路和用户设备组成。信道终端设备主要有有线电载波通信、微波接力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及光通信设备等;交换设备主要有电话、电报、数据交换机等。通常由这些设备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
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多种高级语言处理程序等;应用软件,如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文字编辑和图形处理软件等。信息处理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选优。常用的军事信息处理有文电处理、数据处理、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显示分系统
由各种输出可视信息的设备组成。显示设备通常有供单人使用的管面显示器和供指挥人员共同使用的大屏幕显示器两种。其功能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军事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用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协调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
监控分系统
由监视器、键盘、打印机、多功能电话机、记录装置等组成。通常组装成工作台形式,实现人机交互,用以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还可用来改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执行分系统
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命令的执行情况和武器的打击效果可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反馈到决策监控分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遥测、新一代计算机、自适应结构的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采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将朝着分布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抗毁生存能力、机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形成整体、协调有效的配套体系。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将进一步受到重视,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得到更快发展,与武器系统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防空系统
美国
50年代末,美国建立的“赛其”(SAGE)半自动化防空系统,属于早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70年代初,又建成战略C4I系统──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它由战略预警系统、通信系统和各级指挥中心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具有较高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美国国家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对全球部队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根据“空地一体战”的特点,美军还提出了包括机动控制、火力支援、防空、情报/电子战、战斗勤务支援等5个功能领域的战术C4I系统的概念。
中国
中国于1959年开始研究半自动化防空系统,80年代以后,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结构与分类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根据军队体制、作战编成和指挥配系构成的。它自上而下逐级展开,左右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能够保障各级的作战指挥和作战协同,具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参考资料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3:54
目录
概述
系统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