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清代有分工较细的军需物资手工作坊。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建有军需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需工业,始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最初是中国工农革命军于1927年在井冈山创办的军装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军需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的军需企业主要从事被装、特种给养物资的生产,属于专门的军需工业。1954年7月以前,军需工厂隶属于各大军区的后勤部门,之后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统一管理,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军需工业体系。军需工业企业在保证完成军品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民品和外贸产品。
在国家“九五”计划第一年,一批重要武器装备的研制取得了明显进展,一些关键技术项目研究取得突破,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装备水平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品生产好于往年,保证了部队需要。军转民工作保持了良好势头,民品产值增长迅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生产能力都有较大差距。
当前,在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武器装备正由机械化装备逐步向信息化装备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起步早,进展快,其武器系统的主体已经
实现信息化。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进一步完善体系,建立现代国防科技院所制度和现代军工企业制度,大力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