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博物馆地处湖南耒阳市神农广场北面、市政府旁。该馆由国内“十大名馆之一-湖南省博物馆”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整个展馆功能齐全,集农耕文化、艺术、图书为一体。2004年9月15日正式开馆,接待游人。2006年12月18日被评为国家2A级
旅游景区,并被国家
文物局定为全国博物馆六个试点馆之一。
进大厅往左,迎面而来的这面墙叫做千耒墙,它是由我国能找到的所有与 “耒”字有关联的字所组成的字,包括“耒”的各种写法以及所有用“耒”字做偏旁的字,耒阳为什么要用农具“耒”做地名呢?耒阳的“耒”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耒是最原始的农具,是伴随原始农业的出现而出现。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又与中华的人文始祖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耒是中国农业文明的象征,炎黄文化中极具影响力的象征符号之一。“耒而是耕“是耒的使用方式,意思就是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然后翻动土层。显然,耒在农作中的作用相当后世的犁。“耒”和“耜”是两种使用目的相差不大的古老农具,二者的区别是:耒的下端为尖锥状,耜的下端为平叶状。这是距今7000多年前河姆渡的翻土农具,它是用大型动物肩胛骨制作而成的骨耜。炎帝神农作为
华夏民族的始祖,几千年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顶礼膜拜,这是汉人刻画的神农故事图画。神农头戴帝王斜顶进贤冠,一手执耒。一手牵凤凰。右上角有一月亮,暗寓神农创耒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传播农业技术,右下方有一带翼衔草的神兽,暗寓神农尝百草求为民治病之方。这是神农双手执耒翻耕土地的画像。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图为汉代的大禹画像。早期的耒就是一根尖木棍,这是距今3000多年的木耒。耒阳是湖南文物古迹比较多的市县,这是耒阳市的文物分布图。这是耒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这是古代镰刀与现代镰刀的对比。战国流行双齿耒,而且在齿尖安有铁套,铁套显然可以延长耒的使用寿命,提高耒的功效。这是在朝鲜全北大博地区近代仍在使用的双齿木耒,这是由“耒”而演变来的古农具,木锄、铁锄、犁、耙和铁搭。这是我国古代的三位著名的农学家,陈敷、王祯和徐光启,下面他们三个人的著作。往右走,大家看到的这一组精美的泥塑,形象反映了当时神农创耒的整个过程。相传晚年的炎帝神农在游历大江南北以后,来到了风景秀丽的耒阳,他看到人们用木棒石捉蟹,用湿木头烧火可以使木头弯曲。突然想到当时耕作播种的农具不足,于是改进了当地人所使用的木棒,发明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的翻土农具-“耒”。
大厅中央是一组“人力脚踏水车”。是由我国汉代人毕岚发明的,可以说它是我国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引水灌溉的工具,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叫法,有叫水车、踏车、水龙和水蜈蚣等等。
耒阳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我们进入的是第二展厅,这一组展示了是耒阳传统民间茶油制作作仿。秋熟后拣出其中的茶籽,放在大火上来烘。干燥便于碾粹。然后将碾粹的茶籽放在旺火上来蒸,因为高温可以提高它的出油量,蒸好后茶用铁圈和稻草做成一个个的茶饼。均匀的放入这个木榨中,通过木的撞击,使它们挤压,然后挤压出来的茶油就顺着下面的油槽入了下面的油桶中。这上面就是茶油制作流程示意图湖南是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这是长沙县南托出土的5、6千年的史前陶片。这件
人面方鼎是湖南宁乡出土的一件商代青铜器,器内壁铸“大禾”二字,不少专家认为。“禾”字表现的就是一株杆壮粒满的稻穗,而人面,可能就是镇守洞庭湖一带的稻粮之官。1995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从道县玉蟾岩发掘出土两粒半稻谷,经鉴定,距今1万多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稻古标本及出土地点,这是在湖南澧县八十档一处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稻谷、炭化稻米、菱和桃,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较多的稻谷,出土时大部分粒型完整。经鉴定,有四个品种,这是它们的品种鉴定表。作为水稻主产区的耒阳为封建王朝承担了大量粮食上缴任务。图为清代光绪年间编撰的“耒阳县志”上的有关记载。这是我们从云南少数民族收来的农具:锯齿刃铁锄、十字柄斧、铁铲等等。展厅主要展览的是耒阳传统民间风俗,大家看到的这一组花轿是我们从一位世代为抬轿轿夫的家中收集而来的,大家要知道在文革的时候很多花轿被作为“破四旧”物品毁掉了。而这对花轿是他们家世代营生的工具,所以他就把花轿藏在家后的山洞中,谁知文革结束后,人们不用花轿来迎娶新娘。所以这对花轿就一直闲置在那,直到我们建馆以后才收集过来。这是用来抬彩礼的台花,这是“禾桶”和扮桶,打稻机流行前耒阳农村主要的水稻脱粒农具。这是我们复原的一座耒阳近代民居。里面是按照耒阳人民八十年代以前的摆设而布置,大家可以看到门左右这个叫做墙棚。它是用来挡风和靠背用的。这个叫地灶,以及大师、书桌、油灯等等。这边还有个脸架,脸架上还有个铜盆。卧室这张床,耒阳人民叫做“牙床”也叫“干功床”据说做此床需花费一千个日日夜夜而制作完成。所以叫做“干功床”,床的正中间上方有只蝙蝠倒挂着意思就是“福倒”的意思。相当于我们将“福”字倒贴的意思,它的做工也是比较精致的,上面有喜鹊、松鼠等吉祥物。床踏上有三双鞋,其中最独特的一双叫做木屐。它是用铁皮、牛皮、木头制做而成的,下雨的时候外出穿着布鞋再穿着木屐。就不会把脚淋湿,回来的时候把木屐放在门口就可以了。这边还有手饰盒、茶桶,在墙上还挂着一枝猎枪。可以看出这户农家可能是一位猎户。
下面请大家随我来第四展厅,这一展厅主要是展览稻谷成熟以后的加工工具。这是用来去稻壳的耒子,是用来磨粉子用的石磨,以及冲捣用的对,管子有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几乎成了封建国家的治国箴言,粮食的储藏也成为了当时民间的大事,这是耒阳农村过去常用的储藏粮食的木柜。这是量米器——“米斗”,它是当时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工具。古时有句话说“大斗进,小斗出”就是用这个盘剥农民的工具。这是一套弹棉花用的工具,包括纺织机和织布机。先进的农业需要有先进的农具来做保证,这是耒阳人民的骄傲。这边是耒阳插秧机厂自行研制的插秧机,当时在邓小平同志访问泰国的时候,曾把它当礼品赠送给泰国人民,受到了泰国人民的欢迎。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通过质监部门正式鉴定的耕整机,从左至右依次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然后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我们耒阳多源化的养殖业,还有我们馆收集来的“爆火花机”,补锅用具以及耒阳农村常用的传统运输工具——鸡公车,这边还有“打稻机”、“风车”和插秧用来划分界线的“划秧器”。
转过第四展厅,我们看到的这组是耒阳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的石斧、石刀。这是从耒阳商周遗址采集的印纹硬陶片和石器等。铜铙是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耒阳出土的这件铜铙,虽然器形不是很大,但纹饰十分精美,这是春秋时期的石锛和铜务。这是耒阳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陶鼎、罐和钵,这是叶形刮刀,这是战国时期的“铜带钩”和“琉璃壁”。这是耒阳出土的一组战国时期的兵器,有矛、盾、戈、剑和刀,双刃为剑,单刃为刀。铜镜是青铜镜中独成体系的妆用器和工艺品,这是耒阳出土和征集到我国各个朝代具有风华正茂时代特征的铜镜,而且它们各个朝代铜镜上的纹饰也不一样,如“战国的四山纹镜”,东汉的“六乳鸟纹镜”,宋代的“梅花纹镜”等等。
耒阳出土的文物以汉代居多,这是耒阳出土的汉代玉壁、滑石壁、银圈、陶“五铢”钱、陶“半两”钱,汉代的铜樽和铜灯。铜樽是储存酒的容酒器,东汉的“双鱼纹铜洗”,汉代的“铭文滑石砖”,滑石砖上写着“ 棺下”四个大字,砖的值地相当于“汉白玉”的价值。这是耒阳出土的汉代陶罐、壶、钵、坛、豆、孟、杯等,这是耒阳东汉墓出土的模型器灶、井、仓等,这是耒阳东汉墓出土的椟型器鸡埘、猪圈、陶猪等,中国古代
金属货币质地有金、银、铜、铁、锡、铅等,形制有贝币、布币、刀币、圈钱、方孔圆钱等。自从秦国统一六国后,这种方孔圆钱就一直沿袭2千余年。这是耒阳文物部门收藏的部分古钱币。有宋代的银锭,唐代的“咸通九年买地券”,大家一般看到的买地券一般都是写在纸上的,而这个买地券是刻在石板上的,还有唐代的“箕形石砚”,清代的“漆嵌竹日魏楷书屏”,它是清代的皮制品,因为它关系到两代名相,唐代的“魏徵”和宋代的“文彦博”,这上面所写的就是他们的“为官之道”。这是耒阳出土隋唐时期的瓷罐、盘、杯、坛,耒阳出土的宋代“福寿喜庆”碗等,这是耒阳出土的宋代魂瓶,它是用来装盛粮食与钱帛用的隋葬明器,又叫
粮罂。从左往后,我们可以看到从耒阳磨形窑址采集的青白瓷碟、碗等,从耒阳城乡征集的明清时期的铜豆、鉴、爵、鼎、香炉等,明代的程君房是个制“墨”高手,这是明代的“程君房砚”。这是清代的“竹雕老子骑牛俑”,以及刘厚基生前使用过的两方石印。刘厚基,耒阳坪田人,出身贫寒,自幼习武,18岁投湘军,终年38岁,光绪帝追其建威将军,归葬耒阳坪田豹岭。这是刘厚基病逝后,陕甘总督左宗棠为其亲撰的“墓志铭”,对其短暂的一生功政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张飞使用的大刀,张飞除了使用丈八蛇矛外,还喜欢使用大刀,庞统在耒阳担任县令时,张飞奉刘备之命来耒阳督察庞统执政详情,为庞统行政能力及品德所感动,两人结为至交。张飞回去复命时,庞统为张飞饯行,均喝得酩酊大醉,醉迷中张飞跨上战马,却将大刀忘在了县衙,庞统将张飞的大刀高悬在衙署内,以警示后人。
张飞大刀重80公斤,非力大无比、威猛过人的张飞,他人恐怕唯恐不及。
农耕博物馆地处湖南耒阳市神农广场北面、市政府旁。该馆由国内“十大名馆之一-湖南省博物馆”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农耕博物馆于2004年5月动工,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188平方米,总高度13.7米,建筑结构为全框架结构。共分为三层,总投资475万元,一层层高为5.1米、为农耕文化展览厅,二层层高为4.5米、为文化艺术展览厅,三层层高为4.1米,为图书馆;最大展厅跨度为9米,长22米,层均面积为729米。外墙采用米黄色文化砖装饰,室内为花岗岩板材饰面。整个展馆功能齐全,集农耕文化、艺术、图书为一体。2004年9月15日正式开馆,接待游人。2006年12月18日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并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全国博物馆六个试点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