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8. 3-1982. 1,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82. 3-1984.12,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
1985. 3-1987. 7,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10-1989. 9,Texas Center for Superconductivity at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9. 9-1990. 6,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师;
1990. 7-1994. 6,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2. 1-1994. 1,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at Trieste, Italy, Research Fellow;
1994. 7-至今,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1995. 5-至今,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0. 9-2003. 7,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学术任职
2009. 1 —至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物理学、天文学组成员;
2008. 6 —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成员;
1996. 1—2017. 1,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9. 1—2016. 12,《物理学报》和Chinese Physics 编委会成员;
2007. 10—至今,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第四届编委会成员;
2005. 1—至今,Frontiers of Physics 编委会委员;
2010. 6—至今,《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编委会成员;
2010. 6—至今,《
现代物理基础丛书》第二届编委会成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特别是强关联多电子系统与
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与合作者合作提出了一个费密子-自旋理论[Phys. Rev. B49, 2368 (1994); J. Phys. Condensed Matter,16, 343-359 (2004) ; Int. J. Mod. Phys. B29, 1530009 (2015) (Review)],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个动能驱动的高温超导电性机制[Phys. Rev. B68, 184501 (2003); Physica C436, 14-24 (2006); Phys. Rev. B85, 054509 (2012); Phys. Rev. B85, 099902 (2012); Physica C517, 5-15 (2015); Physica C551, 72-81 (2018); Int. J. Mod. Phys. B29, 1530009 (2015) (Review)],然后应用这一高温超导电性理论在解释
高温超导材料的物理特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
综述文章
Shiping Feng, Yu Lan, Huaisong Zhao, Lulin Kuang, Ling Qin, and Xixiao Ma, Kinetic energy driven superconductivity in cuprate superconductors, Int. J. Mod. Phys. B29, 1530009 (2015). (93 pages)
代表性论文
所获荣誉
入选1994年度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获基金资助。获1997年度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年被
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001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