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遇(1888年-1953年),字叔安(亦作叔庵),中华民国实业家,祖籍为河北河间县诗经村,民国军阀冯国璋第三子,相声演员冯巩的祖父。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冯家遇出生于1888年,是冯国璋与其第一任妻子吴凤所生。冯家遇刚出生时,因父亲冯国璋正在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就读,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据他本人回忆,儿时过年只能吃上几颗红枣。直到后来上学读书时,家庭经济情况才有所改善。
1902年,因父亲冯国璋在保定筹办军校,冯家遇也前往保定生活,并于次年入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与孙传芳、杨文恺等人成为同班同学。此后,他被选送至练兵处,并成功考取留学生。1906年,他赴德留学,就读于柏林工学院化学冶金专业,并去到克虏伯钢铁厂实习。
北洋任职
1910年,冯家遇学成归国,任直隶省兵工厂帮办。因与袁克定认识,他随后又加入“模范团”,担任排长。“模范团”是袁世凯为进一步控制北洋军军权而成立的类似军官教导团的组织。冯家遇入团后受到袁世凯亲自接见,袁世凯对他大加称赞,这使冯家遇一时对袁世凯的印象极好。为了“模范团”的工作,他便在北京西城边养蜂夹道的一处院落安定了下来。
1915年春,随着袁世凯由总统转变为皇帝的私心公开显露,再加上父亲冯国璋对袁世凯称帝的抵触,冯家遇意识到袁世凯必然会加紧对自己的防范与控制,于是决定称病告假。为了避免引起上级和同事的怀疑,他特意购买黄连泡水,每日擦脸,造成满脸病色的假象,又特意买嘱熟识的中医,开具几张假药方。入夏后的某个星期日,冯家遇借口外出游玩,顺利带着妻女从北京脱身,乘火车南下,抵达南京。
兴办实业
从北京脱身后,家遇深感从事军政,于国家民族及自家都没有什么好处。由于留学德国期间,冯家遇亲身受到资本主义西欧各国工商救国教育,深感国家兴亡与工业科学水平至关紧要,便脱离军政界。1919年冯家遇与他人合伙创办保定电灯公司,出资20万元。同年,冯家遇参与发起的天津大陆银行开始营业。1920年5月天津裕大纱厂成立,冯家遇担任董事会成员。
当时,天津尚未有本土的油漆厂设立,市场上的油漆产品主要由外国洋行提供,其中除了德国产品外,便是日本的鸡牌漆,但这些油漆价格高,质量也不甚好。冯家遇深知油漆并非难以生产的化工产品,便萌生了在天津创办一家油漆厂的想法。他前往北京,向其大姐夫陈家骥寻求资金支持。1921年,在天津创办了东方油漆厂。凭借冯家遇深厚的化工知识背景和熟练的德文能力,他引进了德国的油漆配方,并聘请了德国技师进行试验。不久之后,成功研制出鹿头牌油漆和猫牌瓷漆。其中,猫牌瓷漆完全采用德国的配方和原料,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远超日本的鸡牌漆。因此,该产品在市场上迅速获得了认可,并逐渐取代了鸡牌漆的地位,于是天津市面上便流传有“猫吃鸡”之语。
1924年,冯家遇与大哥冯家遂等又为大陆银行联合增资20万。1925年,因张调辰故去,改由冯家遇任大陆银行董事。
乱世飘摇
1925年,孙传芳占据五省后,于南京建立联军士官学校,旨在培养初级军官。因与冯家遇曾为同班同学,孙传芳有意任命冯家遇为该校的总队长。然而,冯家遇以自己脱离军界多年,初来乍到便担任重要职务会惹人非议为由,婉拒了这一提议。鉴于此,孙传芳转而委任他为军校的第二队队长。随后,冯家遇将家眷接到南京。在南京任职期间,冯家遇十分注重军队的纪律与风气。每次带兵到野外实习,请当地老乡烧开水,必先付柴火费。
1926年9月,北伐军在湖南与湖北地区击败吴佩孚的势力后,便移师江西,进击孙传芳。孙接连败仗,最终投靠张作霖。由于南京局势的急剧变化,冯家遇意识到此地已不宜居留,于是迅速辞职,偕家眷返回天津。
1928年6月,天津被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占领后,有消息称国民党计划查抄曾有附逆嫌疑的北洋要人宅邸,并收缴枪支和浮财。部分亲友劝说冯家遇尽快搬迁至租界以躲避查抄。但冯家遇拒绝了这一建议,他称自己未在北洋军界担任要职,且自己出生于中国军人家庭,投身租界寻求外国人保护会给中国人丢脸。随着查抄风声日益紧张,冯家遇便临时在租界租下几间房,安排家里人到租界暂避,但他本人坚持不入租界。
抗战期间,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大汉奸王克敏多次向冯家遇发出担任官职的邀请,冯家遇以疾病缠身为由极力推辞,并用黄胆水涂面,以装病容。
因病离世
冯家遇长期居住在天津,膝下有6子7女。1953年,冯家遇因胃穿孔医治无效,死于天津恩光医院(原址今为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民园卫生院)。
人际关系
人物评价
因时代局限,冯老先生的一些言论颇有些偏颇之处,但足以表露出一个觉醒的中国人拳拳爱国之心。(凤凰网 评)
留学德国,立志实业救国,回国后创办了东方油漆厂等多种实业,对发展天津的民族工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民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