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积岐
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冯积岐,男,1953年生于陕西省岐山县。毕业于中国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岐山县北郭乡广播站通讯员、站长,《中外纪实文学》杂志编辑、编辑室主任,《延河》杂志小说编辑室主任。
人物简介
1983年处女作短篇小说《续绳》发表在《延河》杂志上。1986年发表成名短篇小说《舅舅外甥》。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至今已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等数十种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200多篇,散文500多篇;作品曾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小说精选》等选载,作品多次获奖。
主要经历
1959-1964年在岐山县北郭乡陵头小学读书。
1965-1968年在岐山县周公庙中学读书。
1968-1983年在农村当农民。
1984-1987年在岐山县北郭乡广播站任通讯员、站长。
1988-1990年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读书。
1988-2000年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任编辑、小说组组长。
2001年至今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05年挂职任陕西省凤翔县县委副书记。
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创作年表
中短篇小说
1983年
《续绳》 《延河》5期
1986年
《舅舅外甥》 《延河》1期
《作品与争鸣》转载
1987年
《豹子下山》 《延河》6期
1988年
《日子》 《延河》1期
《在那个夏天里》 《中国西部文学》5期
《地下水》(中篇小说) 《中国西部文学》6期
1989年
《午间》 《中国西部文学》1期
《夏天到秋天》 《延河》11期
《木头坡》 《秦都》89年6期
1990年
《丈夫》 《清明》6期
《乡政府人物》 《中国西部文学》5期
1991年
《妻子她》 《延河》1期
《戏子》 《岁月》1期
《一夜无月光》 《山花》6期
《黑洞》 《秦岭文学》1期
1993年
《雨雨》 《北方文学》4期
《想起那一天颤悠悠》 《五月》4期
《不动感情》 《延河》3期
《烟尘》 《天津文学》7期
1994年
《烟》 《延河》1期
《断指》 《延河》1期
《一种生活》 《延河》1期
《红拖鞋》 《朔方》1期
《那天晌午》 《朔方》1期
《狼狗》 《朔方》1期
《玉米地》 《朔方》4期
《没有屋顶的房子》 《天津文学》7期
《土崖遮出的阴影》 《天津文学》7期
《我的农民父亲和母亲》(中篇小说) 《朔方》10期
《小说月报》转载
《乡村干部》(中篇小说) 《鸭绿江》10期
《走进神话》 《西安日报》4月3日
《人生舞台》 《西安日报》11月10日
《那个寒冷的早上》 《西安日报》2月27日
《小飞和画家》 《朔方》12期
1995年
《拴在一根绳子上的孕妇和勋章》 《延河》1期
《星期天和星期一早晨》 《清明》5期
《最后一个木匠》 《飞天》6期
《寻找父亲》(中篇小说) 《延河》6期
《干旱的九月》(中篇小说) 《朔方》6期
《杂姓》(中篇小说) 《芒种》6期
《我们在山里活人》(中篇小说) 《秦岭文学》4期
《银元》 《税收与社会》11期
《月明,月明》 《华山文学》3期
1996年
《露水草》(中篇小说) 《中国西部文学》3期
《眼镜》 《青海湖》7期
《祖母或我们村里的那棵松树》 《牡丹》4期
《革命年代里的排练和演出》(中篇小说) 《朔方》7期
《结局》 《作品》9期
《我的岳父和两个岳母》(中篇小说) 《山丹》9期
1997年
《这块土地》(中篇小说) 《当代》1期
《短暂的军帽》 《珠海》1期
《曾经失明过的唢呐王三》 《人民文学》2期
《小说选刊》转载
《有关两个头颅》 《牡丹》3期
《蛋形花坛》 《中国西部文学》1期
《林的故事》 《青海湖》5期
《一炷香》 《芒种》9期
《在边缘》(中篇小说) 《牡丹》5期
《武惠兰打井》 《绿洲》5期
《想起了老黄》 《北方文学》9期
《中华文学选刊》转载
《城堡的短暂迷失》 《珠海》6期
1998年
《寻找》 《作品》2期
《老黑》 《青海湖》2期
《不能责怪父亲的年代》 《太阳》1-2期
《在公园》 《绿洲》2期
《村办歌舞厅》(中篇小说) 《绿洲》2期
《祖父之死》(中篇小说) 《天津文学》4期
《硬币》 《税收与社会》2期
《去年今日》 《延河》7期
《手》 《延河》7期
《树上的眼睛》 《延河》7期
《黄土》 《青年文学家》6期
《种瓜得豆》(中篇小说) 《芳草》7期
《目睹过的或未了却的事情》 《山花》7期
《炮人》(中篇小说) 《小说》4期
《跟踪》 《武汉晚报》5月30日
《杀人者》(中篇小说) 《牡丹》5期
《母与子》 《北方文学》10期
《我等着你回答》 《佛山文艺》10期
《潇洒》 《山东文学》11期
《我和前妻》 《武汉日报》2月7日
1999年
《下场》(中篇小说) 《章回小说》2期
《朋友》 《朔方》7期
《别有洞天》 《绿洲》3期
《塌坍的房屋》 《作品》1期
《谁之错》(中篇小说) 《章回小说》11期
《结交小曼》 《作品》10期
《家事如烟》(中篇小说) 《百花洲》2期
《雪过天晴》 《当代小说》8期
《护士邹月仙》(中篇小说) 《山东文学》9期
《画家》 《长江文艺》11期
《留下来的》 《芳草》7期
《夜走他乡》 《福建文学》12期
《玩蛇的女孩》 《鸭绿江》1期
《袒露的部分》(长篇小说) 《当代作家》1期
《误入岐途》(中篇小说) 《佛山文艺》8期
《在伞下》(中篇小说) 《百花洲》6期
《打开窗户》 《湖南文学》2期
《与靓女同行》 《企望》1期
2000年
《皮匠》 《鸭绿江》1期
《房子》 《西北军事文学》1期
《盼》 《税收与社会》1期
《渭河滩》(中篇小说) 《绿洲》1期
《沉默的粮食》(中篇小说)获武汉市文联《芳草》小说奖 《芳草》5期
带小狗的女人》 《作品》5期
《成熟》 《山花》6期
《如画》 《滇池》6期
《流鼻血的少年》 《青春阅读》7期
《农民某一天的生活》 《朔方》8期
《后墙上窗口》 《山东文学》9期
《在树下》(中篇小说) 《作品》10期
《舅父的一生》 《青海湖》8期
《故乡来了一位陌生人》 《北京文学》12期
《王者后裔》 《北方文学》12期
2001年
《老人》 《西北军事文学》1期
《没事》 《滇池》1期
《毁灭》 《青春阅读》2期
《黄岑》 《鸭绿江》4期
《人生暗角》 《福建文学》5期
《村桩》(获吐鲁番文联小说奖) 《芳草》5期
《小说精选》转载
《夏天里的几种可能》 《牡丹》5期
《西部警察》(中篇小说) 《芳草》12期
《九月之月》(中篇小说) 《延安文学》5期
《影子》 《长江文艺》12期
《惊恐不安》 《税收与社会》4期
《青龙镇》 《税收与社会》12期
2002年
《那年他十七岁》 《青春阅读》1期
《母亲》 《青海湖》2期
《棉花》 《山东文学》3期
《一束亮光》 《牡丹》2期
《农事诗》(短篇二题) 《西南军事文学》1期
《盗窃》 《鸭绿江》3期
《摇晃不定的深秋》 《朔方》9期
《梅草的婚姻》 《福建文学》7期
《秀发缠身》 《滇池》5期
《葡萄园》 《芳草》10期
《关于那个怪人》 《芒种》11期
《又是一年麦黄时》 《时代文学》6期
《遭遇城市》 《青海湖》12期
《出走》 《北方文学》4期
《晌午的阳光》 《青春阅读》12期
2003年
《苹果王》 《青海湖》3期
《演戏》 《芒种》7期
《半夜敲门》 《山东文学》6期
《刻石碑的老人》 《西北军事文学》3期
《汉中姑娘》 《芒种》12期
2004年
《兽医站手记》 《青海湖》2-3期
《我的汉中姑娘》 《佛山文艺》期(上)
《痛痛快快哭一场》 《佛山文艺》3期(上)
《画家之死》 《福建文学》4期
《扫院子的女人》 《清明》4期
《死去也好看》 《西湖》9期
《走来走去的女人》 《青春阅读》10期
《小说精选》12期
《到孤岛去》 《佛山文艺》11期(下)
2005年
《麦地里的玉佩》 《福建文学》1期
《逃》(获青海省作协《青海湖》小说奖) 《青海湖》1期
《两个少年一天的愉快生活》 《山东文学》4期
《这个叫麦叶的女人》 《佛山文艺》4期(下)
《我们村的最后一个地主》 《延河》6期
《小说月报》转载
《电话机》(中篇小说) 《长城》6期
《摧毁》 《青春阅读》12期
2006年
《刀子》 《延河》2期
《小说月报》转载
《王妮睡着了》 《青海湖》3期
一个人的爱情》 《作品》11期
《我和我的朋友夫妇》 《山东文学》7期
《会飞的奶牛》 《青海湖》9期
2013年
《冯积岐作品集》
长篇小说
《袒露的部分》 《当代作家》杂志1999年第1期
《沉默的季节》(获“九头鸟”长篇小说奖 )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敲门》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大树底下》 (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村子》 (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版
《沉默的年代》
《遍地风流》
《逃离》
《两个冬天,两个女人》
《大树底下》
《关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5
《漩涡》作家出版社 2014-8
小说散文集
《凤鸣医魂》(与王海林合作)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将人生诉说给自己听》 《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人的证明》 《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小说三十篇》 《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我的农民父亲和母亲》 《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
《没有留住的》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刀子》 《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挂职日记》 《新华出版社》2006年
获奖情况
首届九头鸟长篇小说奖
第二届柳青文学奖
陕西省作协505文学奖
吉元文学奖
芳草小说奖
青海湖小说奖
吐鲁番文联优秀小说奖
陕西省政府“五个一工程”奖。
代表作品
《村子》构思于2000年,动笔于2001年,完稿于2005年,这是冯积岐写得很苦的一部小说,从头到尾写了三遍,修修补补,总共改动了16次之多。
《村子》这部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关中西部农村的故事,从1979年早春写起,写到了1999年。这20年间,是农村的剧烈变化时期,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也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是,农民的心里激荡的厉害,农村地变化是多层面的,既复杂又微妙,因此,要理性的把握这一变化,要理性地把握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并把他们用笔形象地固定在纸上,即使过了若干年,那些人物读起来依旧是活的,并非易事。冯积岐给自己出了个难题,在《村子》里活动着的有五六个家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十个,要使这些人物都有一个面目,都活动在《村子》这个舞台,仅仅结构,就十分棘手。因此,他尽量让《村子》里的父老乡亲都能活生生地展示自己,能从他们身上体现中国所有农民的精神风貌。为使人物更丰满,他因此一次一次地改动使作品更成熟。比如说,村支书田广荣被养女刺了一剪刀之后,第一个反应,第一个动作就是关上院门,把龌龊的一幕关闭在院内,而不是顾及自己的伤口。这样的举动只有田广荣这样有心计的农民才能做得出来,完全符合他的性格。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相关评价
1、他在闷着头却又是义无返顾地进行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验的实践,既不轻易吹牛式的表态,更不向任何时兴的流派靠拢,而是执意要创造出自己艺术理想里的长篇小说景观。这是一部确凿令我感受到心理震撼的长篇小说。震撼来自于作品丝毫不见矫饰的巨大的真实感。我尤其看重冯积岐在这部作品里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姿态:直面。
——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2、冯积岐是我陕西省一个重要作家、优秀作家,因为他的创作在新世纪以来,不但没有衰落,反倒很坚挺。他在陕西作家里是吸收现代小说成分较多的一位,而他又是极传统写作的一位,他的写作是用心写的,事关痛痒,是一个不断追求的人,他的思考不停止,包括社会思考、艺术思考。他是有几套笔墨的人,写实写得很到位,人物刻画得细腻动人;议论则有哲理,闪动着泥土一样的智慧;抒情又出乎意料,有诗人气质。
——贾平凹(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3、陕西文学的传统是讲究文学的厚重性和真实性,冯积歧的《村子》在继承这个传统的基础上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感受最深的是,他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田水祥等形象是活生生的。
——段建军(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文艺评论家)
4、在冯积歧的长篇小说《逃离中》,中年作家带着少女逃进了深山,试图躲开充满欲望和诱惑的现代都市。表面上看他们成功了,本质上看却是失败了,而且败得一败涂地。冯积岐以小说家的忧患之笔,娴熟地借鉴和运期了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用每个人物的眼睛打量着现实世界,艺术地对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和精神迷茫状态进行叩问和追寻。生命中有些东西可以逃离的,但有些东西却注定无法逃离。死亡无法逃离,爱无法逃离。就我看到的而言。这是冯积岐最优秀的一部小说。
——杨乐生(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评论家、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参考资料
关中.豆瓣网.
漩涡.豆瓣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8 15:1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主要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