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锐(1900—1936)字梯霞,广东番禺新澹(今广州黄埔区)人。早年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以优秀成绩取得公费留学,就读于美国康纳尔大学。研读农业经济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先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授,继而在河北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工作。民国20年(1931年)间,经留美同学介绍,回广东任建设厅农林局长兼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在职期间,冯锐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优良蔗种,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甘蔗制糖厂。1936年以贪污罪名被蒋介石复批处决。
人物生平
冯锐(1900—1936)字梯霞,广东番禺新澹(今广州黄埔区)人。早年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以优秀成绩取得公费留学,就读于美国康纳尔大学。研读农业经济获博士学位。民国20年(1931年),冯锐回到广州,
陈济棠即任命他为农林局局长。上任后,他根据当时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提议兴办广东糖业。1933年,冯锐找到美国糖业机械制造集团檀香山铁工厂在菲律宾的分厂,在该厂的支持下由省建设厅和檀香山铁工厂签订购置新造糖厂的机器及厂房建筑工程合约。经过他的苦心经营,从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广东省先后建成6间新式的现代化糖厂,固定资产总值达5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广东通用毫银1500万元。其中市头糖厂、惠阳糖厂及新造糖厂均附有利用废料制造酒精设备,每套设备每日可生产96度酒精5000公升。市头糖厂还附设方糖机,每日生产方糖10~15吨。冯锐在广东办糖业3年多,有力地支援了广东的建设,在发展广东糖业方面起了积极作用。1936年春,冯锐于因贪污罪被捕入狱,年底蒋介石批复余汉谋以贪污罪名将冯锐处决。
主要事迹
创办糖厂
冯锐在任职期间,提出本省地处亚热带,适宜发展现代化甘蔗糖业与蚕桑业,建议开办机制白砂糖厂,借以减少洋糖进口,以挽回国家利权。他的建议,深得广州绥靖公署主任陈济棠的赞赏,同意在其发展广东工业计划中,添上建设糖厂项目,并委托冯锐编制复兴广东制糖业规划和主持创办糖厂。
民国22年(1933年)8月,冯锐提出“广征世界名厂多家,以作比较”,吸引了不同国家名厂的资金和设备,之后冯锐分别与美国檀香山铁工厂和捷克斯可达工厂谈判,得到了全部贷款可分20期摊付归还的优惠条件,使广东6间糖厂能以比较便宜的价格购进设备,解决了办厂购置机器的大笔资金。
冯锐不但大力引进设备,而且千方百计引进世界各国优良蔗种。他从菲律宾、爪哇、台湾等地采集优良蔗种,将建厂与开辟甘蔗基地同步进行,把全省适宜种蔗的地区划分为5个糖蔗营造区亲自主持创办了4个优良蔗种繁殖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茎粗且高,汁多而浓,产糖量高,纤维坚韧,抗风力强的蔗种。这些优良蔗种经过培植,平均每亩收蔗120担,每10担榨糖140斤;而本地蔗种平均每亩只收蔗75担,每10担榨糖100斤。
他还十分重视对良种的科学研究。他以1800元毫银的高价聘请菲律宾大学的金格教授来广东工作,并从菲律宾引进优良蔗种52种,并配备农科大学毕业生10多人协助他进行蔗种研究,经试验得到最优良品种10个,从中取得了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料,直接地为发展广东蔗糖业服务。又倡导使用钾磷肥,在民间推广,使甘蔗亩产量和甘蔗糖分大幅度提高。
冯锐为了使广东糖业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从各个不同角度广招国内技术人才。他利用上海国民糖厂停办的时机,又从夏威夷、菲律宾和香港太古糖厂雇来了一批专家,负责制炼和机器安装,并让一些大学毕业的青年技术员到各车间跟班学习。还利用这批中外专家,举办糖业技术人员训练班,在社会上招收一批高中毕业生进行培训,短期内培养出一批中级行政管理和生产技术人员,然后派往各个糖厂工作,使制糖业建设和生产如期投入。
由于他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优良蔗种,因而在短短3年间,创办了市头、新造、顺德、惠阳、揭阳、东莞等6间糖厂,日榨蔗能力共7000吨,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甘蔗制糖厂。其中以番禺的市头糖厂规模最大,投产时间最早(1934年12月10日),是全国首间较具规模的甘蔗制糖厂。
征收专税
冯锐在办厂期间,一些军政要员纷纷要求他在三角洲解决耕地及发给蔗种和农贷,以雇用农民种蔗而牟取暴利。但多遭冯锐的拒绝,因而得罪权贵甚多。民国22年(1933年)9月,南京政府决定开征洋米税,广东拒绝执行。后陈济棠采纳了冯锐的意见,宣布成立“舶来农产品什项专税局”,开征舶来米专税,还征收烟、石油、化肥等商品专税,作地方收入,借以对抗南京政府。陈济棠因此而增加了大笔收入。
贪污被捕
冯锐登上仕途之后,染上了官僚习气,收回佣,养姘妇,开始过着腐化的生活。民国25年(1936年),蒋介石撤销西南政务委员会,免去陈济棠本兼各职,以余汉谋为广东省绥靖主任兼第四路总司令。陈济棠随即离穗逃港,冯锐仍滞留广州,后蒋介石批复余汉谋以贪污罪名于当年年底将冯锐处决。
人物争议
冯锐人似聪明,但究竟非仕途出身,政治生活经验较少,尚不知当时官场中的所谓“官官相卫”的那些复杂黑暗的情形。自以为靠本领吃饭,又有“南天王”陈济棠的宠信,大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干。所以他就任广东省农林局长以后,对各方面人事的应酬不甚注意,只知逢迎陈济棠的意旨,依照自己企图去干,冯锐在两三年内将广东的蔗糖业做出成绩,一举成名。因此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这是后来冯镜致死原因之一。
冯锐当了广东省农林局长后不久,就成为陈济棠手下的一个红员,炙手可热。他的妹夫农林局总务课长何威,依仗他的势力,明目张胆地向番禹、顺德、中山蔗农进行敲榨勒索,闹得天怒人怨。引起了蔗农尤其是地主官僚资本家很大的反威与怀恨,时思报复。这是后来冯锐致死原因之二。
冯锐在两三年中自己经手采购榨糖机器,建筑厂房等,也得了大笔的回佣(当时惯例是百分之三)。于是在广州、香港都租有洋房、买有汽车、找有姘妇,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当然也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嫉恨。尤其是他的姘妇何理梨,对他进行无穷的需索,使冯锐难以应付。这是后来冯锐致死原因之三。
冯觉做了陈济棠的经济策士,建议征收洋米税,虽然对于广东农业生产起了刺激作用(主要是推广地主利益);武装走私,改装洋糖出售,虽获利有助巩固陈济棠统治基础,但对蒋介石来说,则是很不利的。蒋认为这是破坏南京政府财政的罪恶,加强了离心力,因而对陈济棠的经济策土冯锐亦视为眼中之钉。这是冯锐后来致死的第四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冯锐之死,是富于戏剧性而引起许多人的诧异惊奇的。不少人以为蒋介石下令杀掉冯锐,是“惩治贪污”,冯锐之死也正是由于他贪污的结果。其实这不过是国民党反动派用以掩饰他们内部矛盾的一些借口。冯锐以“学者从政”,却成为陈济棠政权中被处死的人物,可以说冯锐作为各方矛盾的焦点,其被杀是不简单的。
历史评价
冯锐较早根据中国的农业情况提出了农业推广设想,在中国近代农业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当时有机会给他施展抱负,使他能在1931-1936年间建立起广东农业推广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后来在1939年以后李汉魂主政广东期间得到了较大发展。抗战中李汉魂重建广东的农业行政机构,尤其是在水稻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推广制度,对推动抗战广东的农业发展,解决广东的粮食问题,支援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冯锐所领导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糖业复兴运动,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机器榨糖业;奠定了广东近代糖加工业的物质基础,由此带来甘蔗种植业在蔗种改良、先进栽培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人才培育、蔗糖业和甘蔗栽培业的科研进步,不仅在当时有极大的作用,对建国后的榨糖工业、甘蔗栽培也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