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镐(1447--?年),字大京。明朝
信阳州人(今信阳市浉河区)。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历任刑部
员外郎、湖广按察司佥事、山东按察司佥事、湖广按察司副使、贵州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广东左布政使、南京光禄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地方提督紫荆等关)。在都察院卸任后致仕。
朕惟湖广永道郴桂等处密迩,两广地方盗贼不时出没及郴桂等处又。结於茶陵浏阳地界不远人顽讼多势豪暴横必须禁治今又升尔前职前去郴桂地方驻箚整饬兵备往来。率寺府提督所属军卫有司并巡哨等项官兵民快人等修筑城池操练军马防御贼寇抚安人民禁革奸弊及往来茶陵浏阳攸县兼理词讼督戏征钱粮仍听镇巡官节制调度不许偏执误事尔该受委任尤须廉公勤慎正已率下如遇盗贼生发即调所在官兵民快相机剿捕务使兵威振举盗贼知惧军民安业地方宁靖庶副委任如违罪不轻贷尔其勉之慎之故勅。
注:庚寅年二月二十七日,余偕好友忠斌贤弟再谒冯镐墓,但见墓上杂树疯长,墓周松柏伐毁,墓基土石坍塌,响碑日渐倾斜,残断石马石人仰躺草丛,清明无人祭扫,水光山色不胜悲凉。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乃空谈矣!
冯镐曾平叛郴桂洞苗之乱,使兵威振举,盗贼知惧,地方宁靖、军民安业。因“禁革奸弊”有功,受到朝廷嘉奖。不畏宦官刘瑾擅权,抛一句“此官可夺,此节不可丧”后,辞官归乡---信阳。用皇帝的赏金购置义田,让贫困百姓自种自收,不征租税,做了许多慈善事业。去世后,家乡人为他盖了一座祠堂---冯家飨堂。经过
十年浩劫,原牌坊已毁,仅见残坊座。牌坊后有立石马一对(已残)和明弘治十年(1498年)皇帝嘉奖冯镐的石碑。碑后为三间祠堂。其墓位于祠堂后半山坡上,1982年被盗。经文物人员清理后,仅见金耳环一对、银耳勺一只、灰陶罐二个、青瓷碗四个、铜钱数枚。此墓当为冯镐夫妇合葬墓。上世纪80-90年代,其后人从香港归来寻根问祖,修葺该墓,不知何故,从那以后再也无人问津,给当地人留下一个谜。
该墓最吸引人之地,当数墓前的青石“响碑”了。正碑高2.4米,宽1米,厚0.2米。碑座为龟形,高0.6米。碑额上镌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的四周有花纹图案。篆额为“大明敕书”四字,下刻“湖广按察司副使冯镐墓”,有232歌字,落款为“弘治拾年三月初肆日”。此碑质地甚佳,敲击能发出清脆响亮之声,犹如洪钟,余音绕谷,回荡不绝。乡人甚为惊奇,称此为“响碑”。后来有人把飨堂叫做“响堂”。墓地所在地叫“金牛山响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