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默庐,位于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城内社区三台山路38号区人武部院内,西临呈贡区电视台,北紧挨
呈贡区人武部办公楼。始建于民国初年,原名为“华氏墓庐”,后经冰心之笔,取“墓”的谐音字“默”,为纪念冰心,人们将此地誉为“冰心默庐”。
历史沿革
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系呈贡斗南村华氏人家民国初年修建用于守坟和追祭先辈时的歇息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北平随即沦陷。次年,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携子女离开北平,从天津乘船经上海、香港、越南,几经辗转来到昆明。起初冰心一家住在近日楼附近的维新街,后来冰心从昆明搬到呈贡,在当地住了约两个年头。因初到呈贡,在县城里找不到房子,冰心暂住文庙。大约一个月后,冰心搬到呈贡三台山华氏墓庐。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冰心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文章《默庐试笔》,取“墓”之谐音“默”,赞美呈贡的风光景物,“默庐”雅号因此而得名并流传下来。后来,为纪念冰心,人们将此地誉为“冰心默庐”。
2009年,冰心默庐被云南省昆明市文化局挂牌列为“冰心默庐纪念馆”。
建筑格局
冰心默庐为一幢二十世纪初呈贡县斗南村华氏家族祭祀先辈使用的三间六耳土木结构民居建筑,占地面积306.6平方米。白墙灰瓦的四合小院坐落在呈贡三台山南麓,小院坐西向东,为三间四耳的中式庭院;院落呈方形,两侧略长,中间是一楼一底的两层小楼。正房是书房,中间放置八仙桌,有客来访、谈天说地的时候便在这里。上楼两个房间,其中一间是冰心夫妇的卧室,陈列较简单,一张床和简易的家具;另外一间是其儿女们的卧室。
文物遗存
我的寓楼,前廊朝东,正对着城墙,雉堞蜿蜒,松影深青,霁天空阔。最好是在廊上看风雨,从天边几阵白烟,白雾,雨脚如绳,斜飞着直洒到楼前,越过远山,越过近塔,在瓦檐上散落出错落清脆的繁音……
我的寓楼,后窗朝西,书案便设在窗下,只在窗下,呈贡八景,已可见其三,北望是“凤岭松峦”,前望是“海潮夕照”,南望是“渔浦星灯”……
中国社会学主要奠基人费孝通,曾是吴文藻(冰心丈夫)学生中学习最好的学生,也是吴文藻过从甚密的挚友,“冰心默庐”的匾额便是由费孝通先生亲自撰写的。
历史文化
冰心,原名谢婉莹,清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十二(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民国二十七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38年~1940年),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携儿吴平、女吴冰、吴青,冰心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武装部院内一所中式古朴小庭院居住。期间,费孝通、梅贻琦、罗常培、郑天翔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常来此聚会,商讨抗日救亡和祖国统一民族独立诸问题。小院原名为“华氏墓庐”,后来,冰心取“墓”之谐音“默”,改名“默庐”。
2018年5月,为缅怀民进前辈风骨,纪念战火下的光辉岁月,民进云南省委和民进昆明市委在冰心默庐建立了云南省第一个民进会史教育基地,将把冰心默庐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云南省民进重要的会史教育基地,并为此专门组织专业人员重新修改增补展览大纲,增加冰心参加民进活动和多党合作的历史图文,对现有基本陈列展板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以图文、影像、实物、场景等形式全面展示冰心的事迹及人生历程。
文物价值
冰心默庐是云南省、市统战系统、民进组织、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基地,每年均接待民进会员和群众参观学习。
保护措施
2003年5月,冰心默庐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拨款对“冰心默庐”进行了维修。
2019年2月21日,冰心默庐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冰心默庐位于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城内社区三台山路38号区人武部院内。
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出发,步行220米,在谊康北路站乘坐216路,到呈贡广场站下,步行623米或者骑行3.3千米,耗时约16分钟,皆可到达冰心默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