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汉语词汇。拼音:chōng xǐ 是明清社会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婚俗,其年代至早可追溯到宋代。其内容是家里人久病不愈,通过病人本人或直系亲人和别人结婚,以期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save a person's life by giving him a wedding to counteract his bad luck] 旧时迷信风俗,家中有人病重时,用办理喜事(如迎娶未婚妻过门)等举动来驱除所谓作祟的邪气,希望病人转危为安。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刘妈妈 揭起帐子,叫道:‘我的儿,今日娶你媳妇来家冲喜,你须
挣扎精神则个。’”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六回:“若是如今和他说要娶 宝姑娘 竟把 林姑娘 撂开,除非是他人事不知还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
催命了。”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贾政……不信冲喜之说。那知今日宝玉居然像个好人一般,贾政见了倒也
喜欢。
马识途 《夜谭十记》第六:“ 吴廷臣 极力鼓动一个 吴家大湾 的有重病在身的少爷,讨 王
馥桂 来冲喜。”
双方定亲后,男方突患重病。经双方父母商定,提前择吉日迎娶称“冲喜”。
拜堂礼仪依旧,如新郎卧病不起,则由其妹代替新郎拜堂。这种
婚配,往往造成女方终身守寡。有时候男孩尚未定亲也可以马上定一家女孩直接结婚,省略定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