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云
抗联中八女投江带头人、抗日烈士
冷云 (1915年一1938年10月),原名郑香芝,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毕业于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抗联中八女投江带头人。
人物简介
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人物年表
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
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冷云参加东北抗联第五军。
1938年夏,与冷云同在第五军的丈夫英勇牺牲,她强忍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五军第一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西征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攻打楼山镇战斗。
生平事迹
冷云,原名郑香芝,学生时代立志为国为民而改名郑志民。1915年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一个勤劳的市民家里。兄妹三人中她最小。父亲郑庆云、母亲谷氏、兄长郑殿臣和嫂子张淑云都十分钟爱她。郑香芝10岁人晚来镇北门里两级小学校学习。
1931年考入设在佳木斯街的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她和高明世、范淑杰三姊妹在徐子良和董仙桥老师新思想的熏陶下进步很快。
1932年4月12日,因日本侵略军乘炮舰顺松花江侵占了佳木斯,学校被迫停课。“女师”学生和爱国民众一起游行示威,抗议侵略者,痛斥卖国贼。
1933年秋,学校复课,男女师范合校于设在佳木斯的桦川县立中学,改为师范班。郑、高、范三姐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被师范班同学称为“女师三杰”。
1934年夏,经董仙桥老师等介绍,郑志民等人先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2月毕业后,她回到悦来镇南门里初级小学校(现三完小)任教。在地下党支部书记马成林领导下,常以吹笛拉琴为掩护,与党员教师马成林、李淑范(李义民)和董若坤(董杰)等人在一起谈论国家命运,探求抗日救国的道路。她在任教期间经常以讲岳飞抗金保国和杨家将反异族侵犯的故事为内容,向孩子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郑志民反帝反封建要求强烈,她怀着远大抱负,决心投笔从戎,早日奔赴抗日前线,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然而,在她小时候,家里主持给她与孙翰琪订了婚约。她师范毕业还籍工作后,孙家催婚。她因未婚夫孙翰琪当了伪警察,而决定退婚。但守旧意识浓厚的父母不理解女儿的痛苦心情,并且惧怕孙家的权势,说什么也不应允。她万般无奈,只好去佳木斯找中共地下党市委书记、她的老师董仙桥和师娘李淑云倾诉愁肠,要求党组织送她去参加抗日联军,以摆脱这门不幸的婚姻。当时佳木斯党组织经过研究后认为,为了不暴露党的组织和避免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决定要郑志民以抗日斗争事业大局为重,个人的苦乐要服从革命斗争的需要。要求其与孙翰琪结婚,以妻子情分向他做工作,争取孙反正抗日。为了抗日斗争大业,她按党组织的决定,于1936年1月和孙翰琪结婚。可是,孙翰琪当汉奸死心塌地,对他争取不仅无效,而郑志民的社交活动也开始受到他的管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很有可能暴露党的地下组织。郑志民向党组织汇报后,经党组织研究决定,让她以“男女私奔远逃”为假象迷惑敌人。她对挚友董若坤叮嘱说:“我们这一生都交给了党!”
1937年8月18日,她与同期进步教师吉乃臣一起被党组织秘密转送到抗日联军第五军,受到了周保中的接见。她在临行前摹仿唐朝爱国诗人杜甫的《春望》诗,奋笔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恨别花溅泪,重逢鸟欢心。”抒发她忧国忧民及对抗战必胜的信念。这期间,郑志民更名冷云,任文化教员。吉乃臣更名周维仁,在抗联五军秘书处工作。不久组织批准他两人结为夫妻。她尽力发挥自己当过教师的特长,运用自己所学的全部知识,编写适用的文化课本和宣传材料,用剥掉树皮的大树干当黑板,用烧黑的树枝当笔,用桦树皮作纸,热情地给战士们上课。她能歌善舞,对活跃抗联的文娱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受到了领导和战士们的欢迎。后来她被调到五军妇女团。
1938年,她被任命为小队长,5月份当指导员。爱人周维仁牺牲后,她化悲痛为力量,刻苦学习军事,杀敌报仇。她把仅两个多月的女儿求谢清林副官抱给依兰县土城子的一位朝鲜族老乡家抚养,1938年7月毅然参加了抗联西征行列,沿途英勇善战。
10月随西征部队返回刁翎根据地,19日晚露宿于三家子村西北的乌斯浑河(满语意为“凶猛暴烈的河”)西岸老道口附近的谷地之中。是夜,部队被日伪军发现。20日凌晨,八位女战友等九人欲渡河时战斗打响,她主动带领七名隐蔽在河岸的女战士向敌人射击,把敌人吸引过来,给部队创造突围的机会。她们在掩护部队突围后,因弹尽,她率其他七名女战友一起投入了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时年23岁。以后遗体被战友们找到,葬在乌斯浑河的河岸边。
英勇就义
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8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的率领下,分为3个战斗小组,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与敌人展开激战,使大部队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相关报道
2021年3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之八女投江。
人物评价
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她们身上闪现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边,建立起一座雄伟的“八女投江”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写着抗联老战士陈雷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央广网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11:4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年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