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关镇,隶属于重庆市南川区,地处
南川区北部,东与
民主镇为邻,南与
鸣玉镇接壤,西与涪陵区
龙潭镇相邻,北与涪陵区龙潭镇、武隆区凤崃乡毗邻,距南川区人民政府驻地35千米,区域总面积37.3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冷水乡。
1958年5月,冷水乡改为冷水公社。
1980年8月,冷水公社更名冷水关公社。
1983年7月,冷水关公社改为冷水关乡。
2017年,由冷水关乡改为冷水关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冷水关镇下辖冷水、高峰、大岩、红岩、茶园、水礁、杉楠、平安、幸福9个行政村;下设4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冷水关镇下辖9个行政村:红岩村、高峰村、冷水村、水碓村、大岩村、杉楠村、茶园村、幸福村、平安村,镇人民政府驻关岭街83号(原冷水关乡人民政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冷水关镇地处
南川区北部,东与
民主镇为邻,南与
鸣玉镇接壤,西与涪陵区
龙潭镇相邻,北与涪陵区龙潭镇、武隆区凤崃乡毗邻,距南川区人民政府驻地35千米,区域总面积37.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冷水关镇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南北较低,中间较高,起伏较大;地貌为低山和丘陵主要山脉有五台山,境内最高点位于高峰庵,海拔1050米:最低点位于杉楠村5组,海拔450米。
气候
冷水关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至14.6℃,1月平均气温5.7℃,极端最低气温-5℃(2008年1月25日);7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42℃(2006年7月2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0℃。生长期年平均200天,无霜期年平均280天,最长达290天,最短为27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00小时。0℃以上持续期280天(一般为2月15日至当年11月26日)。年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最大雨量1800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600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7月,6月最多。
水文
冷水关镇境内河道属大溪河流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茶园河,河流总长度5千米,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河网密度3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冷水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汛期的山体滑坡、旱灾风灾等。严重的一次暴风雨发生在1998年8月23日,给冷水关镇9个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山坡垮塌100余处,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冷水关镇有耕地面积27059.4亩,人均2亩;有林地22076亩,森林覆盖率50.2%。
人口
2011年末,冷水关镇总人口1364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3人,城镇化率2.5%;另有流动人口6166人。总人口中,男性6960人,占51%;女性6689人,占49%;以汉族为主,达13663人,占99.3%。2011年,冷水关镇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1.3人。
2017年末,冷水关镇常住人口为10577人。
截至2018年末,冷水关镇户籍人口为1329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冷水关镇财政收入29.1万元,比2010年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4万元,比2010年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0万元,比2010年增长29.6%。2011年,冷水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980元,比2010年增长20.2%。
2018年,冷水关镇有工业企业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2011年,冷水关镇农业总产值达到8730万元,比2010年增长9.6%,农业增加值6547万元,比2010年增长9.6%,占生产总值的35.1%。冷水关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冷水关镇生产粮食650万吨,其中水稻420吨,玉米230吨。冷水关镇苎麻为传统产业,已发展笋竹、榨菜用原料青菜头和畜禽等新兴产业。2011年,冷水关镇笋竹种植面积5000亩,榨菜用原料青菜头种植面积200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10000亩。冷水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冷水关镇发展养猪大户30户,培育养羊大户6户;养鸡大户3户,年出栏商品鸡40万羽以上;发展规模养鸭户1户,年出栏商品鸭50万只以上;养殖土鸡10000羽以上。2011年,冷水关镇生产类1650吨;畜牧业总产值264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2%。2011年,冷水关镇水果种植面积0.07万亩,产量1100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李子、梨子等。冷水关镇渔业以草鱼养殖为主。
工业
冷水关镇工业以制造建筑材料和水力发电为主。2011年,冷水关镇工业总产值为8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45.2%,工业增加值3102万元,比2010年增长45.4%;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44人。
商贸
2011年末,冷水关镇有商业网点5个,职工25人。2011年,冷水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210万元,比2010年增长21.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5%。
金融
2011年末,冷水关镇有2家银行设立了分行或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5631万元,比2010年增长20%;人均储蓄4490元;各项贷款余额311万元,比2010年增长1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冷水关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36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1所,在校生494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冷水关镇教育经费达508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508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08万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508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7%。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冷水关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有文化活动中心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7户;有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1.8万册;书法、楹联创作人员53人。2011年末,冷水关镇有体育场2个,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石牛河杯男子篮球赛;部分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冷水关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7.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冷水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个,其中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8个;病床5张,固定资产总值1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冷水关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300人次。2011年,冷水关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万人,参合率96%;孕产妇死亡率3/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冷水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1户,人数27人,支出6.8万元,月人均21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9户,人数561人,支出76.3万元,月人均113元;医疗救助2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65人次,共支出3958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9万元,比2010年增长11%;有敬老院1家,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0人。
交通
2011年末,冷水关镇有县乡(镇)级公路1条,总长7千米;有南涪公路纵贯南北,冷聚公路横穿东西。
历史文化
冷水关镇因地处高峰,为南川、涪陵分水岭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