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祖庭
净土宗的祖庭寺庙
净土宗祖庭是净土宗的祖庭寺庙,净土宗祖庭众多,著名者有东林寺玄中寺香积寺悟真寺等。
历史背景
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净业奉诏兴建,正式称名“悟真寺”。隋唐时代,善导大师正是在悟真寺开创了净土宗,所以这里是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寺依终南山北麓,岩崖峻峭,曲水回环,茂林幽篁,流云飞瀑,自古即有“圣坊仙居”之称。历经扩建,至唐开元初期,已成为拥有上下两院,含上方北院、上方南院、橡湾竹林寺、山北玉泉寺、山北水陆道场、河湾口华严院,共六大寺院群落,殿宇庭堂4000多间,僧众1000余人,据有山场田产5000亩以上的超大寺院。
净土宗流传千年以上,普化于全世界,从古到如今,念佛的人千千万万,往生之者更是无计其数,然而净土宗根源何处常有争论。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因常住终南山悟真寺,号“终南大师”。又因口念佛号,随出光明,尊称“光明大师”“光明和尚”。2012年9月15日,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在悟真寺恢复重建之时,当即欣然命笔——“净宗根源”。昭示了:净土宗根在善导大师,源出终南山悟真寺。
真言兴善 贤首指金狮喻六相 终南净业宣律范
三论草堂 慈恩宗护法统十师 王顺悟真导莲池
此联用三十八个字,将六大宗派及其开宗祖师、祖庭连成一体,概括无余。
上联写真言宗(即密宗)、贤首宗(即华严宗)、律宗。下联写三论宗、慈恩宗(又名唯识宗、法相宗)、净土宗(又称莲宗)。
真言兴善:密宗祖庭是大兴善寺。
贤首指金狮喻六相:华严宗贤首国师受邀到宫中讲法,曾指殿前金狮子说明万事万物悉具“总、别、同、异、成、坏”之六种相,武后言下有悟,贤首大师后来撰成《金狮子章》以阐明华严宗的教义。
终南净业宣律范:终南山净业寺为南山律宗祖庭,道宣律师在这里弘宣戒律,树立佛徒规范。
三论草堂:三论宗的祖庭是草堂寺。
慈恩宗护法统十师:慈恩大师玄奘著作《成唯识论》,创唯识宗,系综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著述思想,而主要依据护法论师。
王顺悟真导莲池:善导大师在蓝田王顺山悟真寺开创净土宗,引导一切众生往生西方莲池。
此联含:
六大宗派,即真言宗、贤首宗、律宗、三论宗、慈恩宗、莲宗。
四位祖师,即贤首大师、道宣大师、慈恩大师、善导大师。
五处祖庭,即兴善寺、净业寺、草堂寺、慈恩寺、悟真寺。
二则典故,即指金狮喻六相、宗护法统十师。
终南、王顺为山名。净业寺与悟真寺皆在终南山,善导大师尊称“终南大师”,但此处为示区别,以道宣所弘律部一般称为南山律宗,故冠名“终南”;同时善导大师撰《观经疏》开立净土宗,而《观经》依王舍城与灵山为缘起,悟真寺恰在终南山脉主峰之一的王顺山,“王顺山”之名暗合《观经》“王城、灵山”之缘起,故说“王顺悟真”。宣,指道宣律师,也作动词弘宣。导,指善导大师,也作动词引导。皆一语双关。律,双指佛陀戒律与南山律宗;莲,双指极乐莲池与净土(莲)宗。可见用典之工,用语之巧。
其中真言、三论,着笔最简,指出宗派名、祖庭名。律与净土,内容最丰,共明六项:
1、祖庭寺院所在位置。
2、祖庭寺院名称。
3、开宗祖师德号。
4、所开宗派名称。
5、开宗祖师教化功绩。
6、所开宗派教义宗旨。
此因律为行人通规,净为诸宗所归。
尤其全联以“王顺悟真导莲池”作结,显明诸宗汇归净土,众生皆入莲池,蕴含了传老做为当代净土宗大德,身任中国佛协会长的菩萨悲愿、内在心声。
关于净土宗祖庭,不免有疑。一般认为净土宗祖庭,在庐山即东林寺,在山西即玄中寺,在长安即香积寺。悟真寺一般很少听说,远在山中,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了,发现殿堂建筑很小、很破旧、很不起眼。何故传老这里不提香积寺,而独指悟真寺,以之为净土宗的祖庭呢。
这是因为香积寺有善导大师的崇灵塔,固然是净土宗祖庭,但若论在世创宗,善导大师在悟真寺住持时间最久,多达二十余年,其深发三昧,开宗立教皆在悟真寺,《观经疏》等五部九卷之祖典多在悟真寺完成;当时的悟真寺,上下绵延数公里,总含六大寺院群,堂舍四千余间,僧众一千多人,为超大寺院,故净土宗真正意义的根本祖庭,即是悟真寺。相比之下,香积寺是善导大师往生后,其弟子怀恽大师为忆念师恩,先建崇灵塔,再傍塔建寺,善导大师既未在香积寺住持一日,更谈不上著作讲法、开宗度众。但因为这里是大师专门的纪念道场,耸立着十三级高的崇灵大塔,永远激励着后人对大师的缅怀追思,所以成为净土宗祖庭。故虽同是净土宗祖庭,香积寺为纪念意义之祖庭,悟真寺为开宗意义之祖庭;香积寺为大师肉身舍利所奉之地,悟真寺乃大师法身舍利成就之所。
传老此联意在赞歌善导大师开宗立教,示净土宗法源所出,藉以勉励净土宗行人依解起行,解行并重,专修念佛的同时,加强净土宗教理的研究与弘扬,故特别指出善导大师当年开宗立教之所的悟真寺为净土宗祖庭,可说意味深长。亦知传老熟稔历史事实,明辨法门幽微,不愧为当代净土宗之大家。
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是唐代大弘净土教的一位高僧,后世尊他为莲社第二祖。他俗姓朱,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一作泗州人)。幼年从密州(今山东境)明胜出家,常诵《法华》、《维摩》诸经;偶入经藏取读《观无量寿经》,大为欣赏。受戒以后与妙开律师共研《观经》,觉得只此观念法门,最易超脱,其他行业迂僻难行。
他常依《观经》修十六观,并慕东晋慧远结社念佛的高风,曾亲往庐山叩寻遗范。后更周游各地,访问高德。闻道绰在西河(今山西境),盛弘净业,即于贞观十五年(641)赴并州(今太原)石壁山玄中寺相访。其时正值严冬,旅途艰苦,道绰悯他远来,即授以《观经》奥义。
贞观十九年(645),道绰入寂,善导即赴长安,盛弘念佛法门。他于唐永隆二年(681)三月十四日,忽患微疾,怡然长逝,年六十九。他的弟子怀恽等,葬其遗骸于长安终南山麓神禾原,建寺立塔纪念,即今香积寺与崇灵塔。一九八○年五月十四日,中国佛教协会与日本净土宗,云集两国佛徒,于此举行了盛大的法会,纪念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年远忌。
善导在长安广行教化时,曾将所得布施的净材,书写《阿弥陀经》数万卷,又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近代新疆吐峪沟高昌故址发掘出的许多古代写经中,即有他写的《阿弥陀经》的断片,卷末记有‘愿生比丘善导愿写’一段题记。
善导兼擅造像艺术。他在西京实际寺时,唐高宗教于洛阳龙门兴造大卢舍那佛像,命他监督造像工程。调露元年(679)奉敕于大像之南建置奉先寺,为佛教东传以来所开的最大石佛之龛(见《金石萃编》卷七十五《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龛记》,简称《奉先寺像龛记》)。龛记文中并称他为‘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道禅师’(‘道’与‘导’的写法虽然不同,但由于西安碑林所保存的《大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大囧珐师碑铭》中,有‘时有亲证三昧大德善导阇黎’之语,且与善导时代相合。其为同一善导无疑)。
善导日常持戒极严,常事乞食。澡浴以外,不脱三衣。每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后来宋代宗晓取异代同修净土功高德盛的七人立为莲社七祖,置善导于慧远之次,列为莲宗第二祖(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净土立教志》)。
古代有两位善导的说法,其说起始于宋《新修净土传》中的二《善导传》。后至十二世纪时日本源空所著《类聚净土五祖传》中曾加以引录。十三世纪时良忠撰《观经玄义分传通记》第一,载明《新修净土传》中卷有三十三人的传记,其中第二十五人为善导,第二十六人为善道。此则前者为京师光明寺的善导,后者为终南山悟真寺的善道《佛祖统纪》于第二十七卷出《善导传》,第二十八卷载《善道传》,于此可以分清两个善导的区别。
善导的著述,现存五部九卷。即《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和《观念法门》一卷。《观无量寿佛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此疏主要叙述净土法门的教相教义,故又称为教相分或解义分;其《往生礼赞偈》等四部,叙述净土法门的行事仪式,故又称为行义分。《观经四帖疏》于八世纪时传入日本,流传甚广,后来日本高僧法然(即源空)即依它创立日本净土宗,并尊善导为高祖。
《往生礼赞偈》亦称《六时礼赞偈》,说明昼夜六时礼赞弥陀及观音、势至的仪式。《净土法事赞》上卷标题为《转经行道愿生净土法事赞》,下卷标题为《安乐行道转经愿生净土法事赞》,说明《阿弥陀经》转读行道的方法。《般舟赞》具称为《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是依《观经》等说明修学般舟三昧行道的方法。《观念法门》具称为《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是说明观念佛三昧的行相和入道场念佛与忏悔发愿的方法。此外,通常附于《观念法门》之中的还有《依经明五种增上教义》一卷。
又宋宗晓《乐邦文类》卷四载有《临终正念诀》一篇,署名作者为京师比丘善导,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集》卷十二题作《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念文》,内容文字大体相同。
古来关于弥陀的净土问题,有报土和化土的异说。摄论师以彼土为报土,认为凡夫不能往生。迦才等认为彼土有报土和化土两种:地上菩萨生于报土,凡夫二乘生于化土。慧远认为净土是众生的自业所感,随凡圣阶位而有高下之别。善导的著述里,则坚决主张弥陀净土为报土,并认为凡夫能入弥陀报土,以此树立了净土一宗的教法。
善导认为凡夫乘著弥陀的本愿力虽能往生极乐净土,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往生的正因,即所谓安心、起行和作业。安心,即具足《观无量寿经》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如是‘具足三心必得往生。’起行,即随身口意三业之行。身业是礼拜阿弥陀佛。口业是称赞弥陀及一切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意业是专念观察弥陀及诸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等。作业,即依以下四修法策励实行。一、恭敬修,礼拜弥陀身心恭敬。二、无余修,即称名忆念弥陀及净土圣众,不杂余业。三、无间修,即修行三业乃至回向发愿,无有间断。四、长时修,即以毕命为期,心行相续,誓不中止(见《往生礼赞偈》)。
善导的弟子,以怀感最为知名,怀恽次之(孟铣的《释净土群疑论序》说,‘恽与感师,并为导公神足’)。此外见于史传碑铭的,尚有贞固、净业数人。怀感是长安千福寺沙门,初学法相,博通经论。及谒善导,善导命他入念佛道场,精诚念佛,三年后得念佛三昧,著有《释净土群疑论》七卷行世(《宋高僧传》卷六)。
怀恽,于长安西明寺出家,时善导在光明寺弘法,他即趋侍座下十余年,尽传善导之学。善导示寂,他于神禾原建造灵塔葬之,又于塔边构筑伽蓝,并造十三级大窣堵波。后依敕为长安实际寺主,常讲《观经》、《贤护》、《弥陀经》等,劝四众专念弥陀名号。寂后谥隆阐大禅师(见《隆阐法师传》)。
贞固,郑地荥川人,于汜水等慈寺从远法师出家;后于襄州遇善导,接受净土法门,精勤称念阿弥陀佛。至庐山,住东林寺。至广州,邂逅义净,同渡南海达于室利佛逝(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贞固传》)。
净业,于弘道元年(683)出家,善讲《观无量寿经》和《释净土群疑论》。他为香积寺主二十余年,劝修净土行业,年五十八圆寂。
净宗根源
净土宗流传千年以上,普化于现代之全世界,古往今来,念佛的人千千万万,往生之者更是无计其数,然而净土宗根源何处这个问题,即便是问向一个学佛多年、甚至是念佛多年之人,也会一下懵然无对,少有人能脱口说出答案,甚而令此人遍查资料,问访多人,所找出来的答案,多半也是不准确的。
不过或许有人乍见此说,内心仍旧可能生起疑惑:悟真寺,好陌生的字眼,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寺院,居然配得上“净宗根源”之称。
这并不奇怪,毕竟这段历史确实已经封尘太久了。
唐朝之时,悟真寺的名字恐怕天下佛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自然景色绝佳,人杰地灵,自古高僧辈出,群英荟萃。最重要的是,隋唐时代,这里出兴了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正是在悟真寺开创了净土宗。
善导大师所创立的净土宗,承续了道绰、昙鸾、天亲、龙树之净土正脉传承。完全以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解释净土经典,丝毫不夹杂圣道诸宗理念,依阿弥陀佛本愿为立宗根本,有统一、完备的净土宗教判理论,有一脉相承的法义师承关系,教理、行仪非常完备,宗派规模至为严整。
历史上,其他祖师有关弥陀净土的解释,皆不具备上述特点,皆糅杂了诸宗混说净土,非纯依净土解释净土,故只是诸宗净土教,而非净土宗。如天台净土、华严净土、唯识净土、禅门净土等,即所谓“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教宗华严,行归净土”之类。故只有善导大师才被公认为净土宗开宗之祖。
善导大师一生与之有关的寺院也很多,如山西玄中寺,龙门奉先寺,长安光明寺、实际寺、慈恩寺、香积寺,终南山悟真寺等,然而与大师缘分最深、最密切,称得上是大师根本道场的,还是悟真寺。
自贞观九年(635年)至总章元年(668年),除中间四年在玄中寺求学,大师大部分时间都在悟真寺。
善导大师在悟真寺亲证三昧;在悟真寺著书立说,开宗立教,楷定古今;在悟真寺住持建设,往返帝京,大弘法化。
善导大师在悟真寺居住时间最长,贯彻其信仰生命的最初直到最后圆熟、大开法化的整个时段。
善导大师是悟真寺的魂、神、灵、命。没有善导大师,悟真寺不成其为悟真寺;没有悟真寺,即没有善导大师,也没有纯正净土法门的开展。
在这个时代,追溯净宗根源有其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善导大师的典籍在中国佚失几近千年,漫长的时间内,多少祖师大德都无缘睹见这些净宗元典,加之处此末法时代,众生根浅,见浊增盛,法弱魔强,人们普遍不识净土宗的真正面目,以致太多的人难遂其往生志愿,虽有缘念佛,却徒然不免轮回,甚至是求升反堕,自害害他,为害兹甚。这些都是净土宗根本源头不明之故,净宗根本,如同一树之根,离根之木,岂望枝叶花果繁茂成林。净宗源头,如同万里江河之源头,失源之水,何能一川清流传之辽远。
而今大事因缘初显,悟真寺重放光明。藉此因缘,众生果能识此净宗之根本,则必能本立而道生,断不会被种种知见邪风所扇,“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毕此生平后,直达报佛土。众生果能识此净宗之源头,则必能正本而清源,得善导正脉纯正教法之清泉,免受后世知见污水之浊染, 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终而念佛专复专,直入宝莲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16:38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