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垭隧道
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隧道
凉风垭铁路隧道,是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的高速通道,位于四川盆地与黔北高原之间山岭峡谷区,穿越松坎河与楚米河的分水岭凉风垭山脊,是中国第一座采用平行导坑法施工的长隧道。
建设历程
1958年,凉风垭隧道由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
凉风垭隧道于1957年11月开工,1960年竣工。
2004年07月31日,贵州崇遵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正式贯通。
隧道位置
凉风垭铁路隧道,是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的高速通道,位于楚米镇八一村至大河镇七二村村域内,隧道南口距川黔铁路凉风垭火车站1.5公里,隧道北口距新场火车站3公里。
隧道设计
凉风垭隧道断面为马蹄形,两端各有80余米线路是半径分别为250米及300米的曲线。隧道内线路坡度采用折减后的最大坡度16.5‰,向南上坡。
该隧道为单向分离式双洞隧道,左右两隧相距33米,两隧之间有车行横洞和人行横洞各5条相通,还设有紧急行车带5处。
建设成果
隧道地质复杂,岩层较破碎,节理极发育,通过断层多。开挖时,山体压力大,渗水量多,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方法施工,在距线路上坡方向右侧20米处设置一条平行导坑(两端共长3437米,中部未贯通),以解决施工中的通风、排水和运输等问题。
施工中还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改善了隧道工人的劳动条件。隧道衬砌采用混凝土就地整体灌筑,小部分边墙用片石以水泥砂浆砌筑。
承担建设任务的两支施工队伍分别从两边掘进,借助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相通时接口处几乎要炮眼对炮眼。建设者不惧艰险,采用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等科学施工方式,并聘请专业科研单位对隧道施工作进行全过程的严密监控,以帮助处理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在掘进过程中遭遇岩溶、涌水、断层、暗河、地表浅层滑坡等恶劣地质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隧道横喷混凝土、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等项目先进的隧道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
价值意义
凉风垭特长隧道为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中国公路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1-02-01 15:42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隧道位置
隧道设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