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则之(1915年一1940年10月),原名凌家增,字季瑜,又名凌松如,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楼东乡人。1936年5月,经李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不幸殉国。
人物生平
凌则之(1915年一1940年10月),原名凌家增,字季瑜,又名凌松如,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楼东乡人。
1929年,考入宜宾叙联中,因学期成绩名列甲等前三名,获得免费。1930年,持三哥凌松如初中毕业文凭考入成都联中(今成都石室中学),乃以松如为名。在校期间,因组织同学反对进行“军训”的奴化教育,被开除离校。后转入私立西蜀中学学习。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读社会系。因才华出众,被选入学生自治会工作。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凌则之是清华大学的积极参加者和领导者之一。在9日和16日两次大示威游行后,和高葆琦(高原)、裴昆山(创平)、郝威(罗青)、钱伟长等二十几位同学组成一个清华自行车队,满怀“团家兴亡,匹夫有贵”的受国热情,于12月25日拂晓,由清华园出发,沿平津、津浦铁路南下,一路忍饥挨冻,战胜军警的阻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6年1月13日抵达南京,第二天即到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进行宣传。后因反对蒋介石召集学生代表“聆训”,被军警押送回北平,使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决心更加坚定。
1936年2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清华以南下宣传团为骨干成立了“民先队清华大队”,吴承明、李昌先后任大队长,凌则之和杨学诚、纪航秀、钟烈锌等为副大队长,负责领导清华民先队的工作。3月31日,参加了“3.31”抬棺游行。5月,经李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李昌被选为民先总队长,清华民先队就由凌则之和杨学城、纪航秀、林传鼎、吴继国等负责。当年冬,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奉党的指示,率领一批平津青年,离开北平,到山西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改名凌则之。到山西后,先在牺盟总会领导的“青抗先”(青年抗敌救亡先锋队)任宜传部长,负责联系和发动太原各大、中学校青年学生参加抗日工作。不久,调太原军政调练班第十连。
1937年8月,调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山西新军)一总队三大队十一中队任指导员,后又调三总队二大队任指导员,转战于山西太谷、榆次、寿阳一带。1939年春,调决死一纵队任办公室秘书。同年夏,又调任决死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年底,与游击一团合编为决死一纵队第二十五团,任团政治委员。
1940年8月,率二十五团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正太路战斗中,攻克寿阳车站,破坏铁路数十里,并多次配合友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10月,敌人发动第二次“扫荡”,凌率二十五团部分战土,在武乡县温庄担任阻击任务,在浴血奋战中,不幸殉国。时年25岁。遗体安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当时的《中国青年》刊物发表了“一二·九烈士凌则之殉国”的消息,12月29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刊登了智敏写的《悼凌则之同志》,报导了烈士殉国事迹。
198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通知屏山县人民政府:凌则之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