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控沧江
今人彭路盘·凌歊·控沧江
《凌歊·控沧江》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咏史怀古之作。
词作原文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①贺铸
控沧江②,排青嶂③,燕台凉④。驻彩仗⑤、乐未渠央⑥。岩花蹬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⑦。舞闲歌悄,恨风流、不管余香。
繁华梦,惊俄顷⑧,佳丽地⑨,指苍茫⑩。寄一笑、何与兴亡!量船载酒,赖使君⑪、相对两胡床⑫。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⑬。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①凌歊(xiāo):本古台名,在安徽当涂黄山西北五里。贺铸以《铜人捧露盘引》词调咏之,故另立新名“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牌名,金词注“越调”。又名《金人捧露盘》、《上西平》、《西平曲》、《上平南》。双调八十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四平韵。前六、后七两句,并以一去声字领下七言句。《词韵》于第三字豆,作上三下五句式。
②控沧江:长江至当涂,江狭水急,悬崖临江,故曰“控”。
③排:水流湍急,推开青山而下,故曰“排”。
④凉:高台依旧,风流不再,故曰“凉”。燕台:本指燕昭王所筑的招贤台,此代称凌歊台。
⑤仗:仪仗与卫士。彩仗:彩色仪仗。
⑥渠:通“遽”,迅速。
⑦千门珠翠:指宫中女子。
⑧俄顷:片刻,突然间。
⑨佳丽地:谓今南京。南齐谢胱《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⑩指苍茫:(如今)手指处一片苍茫。
⑪赖:依赖。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对友人的尊称。
⑫胡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传自西域。
⑬清管:笛子。唐代李郢《江上逢羽林王将军》诗:“唯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晋书·桓伊传》载:“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伊)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桓伊曾与谢玄等在淝水之战中大破苻坚,为东晋政局的稳定,立了大功。此处词人化用古典,抒发自己郁郁之情。
白话译文
江狭水急崖临江,推开青山顺流下,高台依旧人心凉。昔驻彩仗甚繁闹,转瞬即逝尽消亡。宫娥彩女盛装着,山花野蔓妒色失。歌舞停歇,恨此处风流散,仅有凄凉剩。
繁华似锦梦,片刻惊醒;尝为佳丽地,今已苍茫。惟寄兴亡于一笑!量船载酒徜徉游,幸有知音陪相慰。请君缓调清管,吹奏三曲斜阳里。
创作背景
这也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八《太平州·景物上》所载,“黄山,在当涂县北五里。相传浮丘翁牧鸡于此山,山巅有凌歊台、怀古台……”贺铸约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至大观二年(1108)通判太平州。这首词当作于这段时间内。
鉴赏评价
词作赏析
此词上片由写景引入怀古,下片情中置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全词把登临怀古与写景抒怀和谐地融合一起,表现了词人对于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和对于人生易逝的遗恨。
上片由写景开始,前三句写登凌歊台而看到的山川形势。与贺铸同时的当涂人郭祥正有诗云:“凌歊古台压城北,天门牛渚遥相连。”长江流至当涂以后,因两岸山势陡峭,夹峙大江,江面变得比较狭窄,形成天门、牛渚两处极为险要的处所,为自古以来的江防重地。所以《姑熟志序》在写到太平州的风俗形胜时说:“左天门,右牛渚,当涂、采石之险,实甲于东南。”方回用一“控”字,写出峭壁临江,形同锁钥;用一“排”字,写出江水排开青山,冲突而下。可谓惜墨如金,言简意赅,山川形胜,尽收眼底。
公元463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游,曾登凌歊台,建避暑离宫。以下写当时之盛,及转瞬之衰。燕台消夏,彩仗驻山,随行的妃嫔宫娥,个个盛妆靓饰,千娇百媚,以致山花失色,自愧不如。这里,方回用了一个“妒”字,把本没有感情的“岩花磴蔓”写得像人那样产生了“妒”意,真是写足了宋孝武帝的穷奢极侈,写足了凌歊台当年的盛况。然而,曾几何时,那个“乐未渠央”的喧闹场面,已经风流云散,只给这里留下了“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许浑《凌歊台》)这样破败荒凉的萧条景象。
词人以“舞闲歌悄”一句把昔日极盛一笔揭过,又写出“恨风流不管余香”这无限感慨的结句来。当然,这里的“余香”,决不是六百多年以后的词人所真能感觉到的,这是词人由眼前的岩花磴蔓而产生丰富联想的结果。这些“妒”过“干门珠翠倚新妆”的“岩花磴蔓”,是历史的见证。它们在凌歊极盛的当年,也曾被脂水香风所浸润,几百年来,花开花落,今天似乎还残存着余香。然而一代风流,杏如黄鹤,眼前却依然是花红欲燃,蔓翠欲滴,这不是那些醉生梦死之徒所能料到的。词人用一个“恨”字,表示了对统治者奢侈淫逸的谴责,也表示了自己痛感世事沧桑、人生易逝的遗恨,为下片抒怀作引导。
下片抒怀,前四句承上作出总结。当涂紧邻南京,作者叹惜花团锦簇般的繁华岁月,转眼之间就如梦云消散;千古如斯的秀丽江山,依然笼罩在一派烟水迷茫的暮霭之间。这四句,情中置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打成一片。词人在一“惊”、一“指”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感慨。
第五句“寄一笑、何与兴亡”是全词之眼,以反说之语点醒了全篇。方回当时,官不过佐贰,人已入暮年。昔日请长缨、系天骄的雄心壮志,已经销磨殆尽,所以只好把千古兴亡,寄之一笑。这里的“笑”,如同苏东坡《念奴娇》“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之“笑”,都是痛感壮志未酬,烈士暮年的自嘲、自笑。表面上好像说不关兴亡,实际上让人感到的正是作者心中那壮志未酬的深沉的痛苦。他没有忘怀世事,没有忘却兴亡,也没有超然物外。方回虽然口称“何与”,但他毕竟在这一句之前之后,都清清楚楚地表达出他不仅已经“与”,而且“与”得相当执著。
“量船”以下,故作旷达之语,但字里行间仍然充满着浓郁的感伤情调,与前句一脉相承。既然千古兴亡都可付之一笑,此外就没有什么值得关心的了。词人量船载酒,随波泛舟,徜徉在苍茫的山水之间,所幸还有知心好友与自己相对胡床,差可相慰。在一派凄迷的夕阳残照里,词人请他“缓调清管”,为自己吹奏笛曲三弄,借以宣泄胸中的郁郁不平之气。
很明显,方回在词中是以桓伊称许友人的。方回此处的用心,后来宋李之仪《跋〈凌歊引〉后》一文中说得很清楚:“凌歊台表见江左,异时词人墨客形容藻绘多发于诗句,而乐府之传则未闻焉。一日,会稽贺方回登而赋之,借《金人捧露盘》以寄其声。于是昔之形容藻绘者奄奄如九泉下人矣。……方回又以一时所寓固已超然绝诣,独无桓野王辈相与周旋,遂于卒章以申其不得而已者,则方回之人物,兹可量矣。”由此知道词人在结拍化用古典,依然是抒发自己不得志于时、不能见赏于执政者的郁郁之情。虽是旷达快意语,但它表达的仍是壮志难酬的郁郁寡欢。
总之,这首词把登临怀古与写景、抒怀糅合在一起,反映了比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与东坡的同类词极为相似。陈廷焯曾说:“方回词极沉郁,而笔势却又飞舞,变化无端,……”此词之中,不管艳词丽句也好,淡淡调侃也好,贯穿始终的仍是一股沉郁之气。
名家点评
夏敬观认为,“寄一笑,何与兴亡”为全词之眼(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5:33
目录
概述
词作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