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晖钟瑞
清代曹雪芹小说作品
《凝晖钟瑞》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是一首七言律诗,在小说中由薛宝钗所作。此诗首联既是赞美大观园,也是赞美皇城的气象,它暗中点题,解释了“凝晖钟瑞”的意图;颔联换了一个角度,从赞美帝城转到赞美贵妃,从名园的地理位置转到介绍园内的花鸟树木等景致,并暗喻相关的人事; 颈联由虚写转向实写,对元妃归省加以歌颂; 尾联在歌颂元妃“睿藻”的同时,也不忘自谦,颇合“颂圣”之体。这首诗运用了引用的手法,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到典雅凝重的风格,都是以历来的“应制”诗为标本的,极力歌功颂德,宣扬孝悌教化。
作品原文
凝晖钟瑞1
芳园筑向帝城西2,华日祥云笼罩奇3。
高柳喜迁莺出谷4,修篁时待凤来仪5。
文风已著宸游夕6,孝化应隆归省时7。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美丽的大观园修建在京城以西,灿烂的阳光与彩云笼罩着园中的珍奇。
耸高的杨柳喜迎来自山谷的黄莺,高高的丛竹盼待凤凰来栖息。
娘娘出游之夜朝廷的教化更昭著,贵妃省亲之时皇上的孝道更昌明。
瞩仰了贤德妃天才的诗章,只愧学识太浅那敢再弄墨舞文?
创作背景
《凝晖钟瑞》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平。在《大观园题咏》中,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豪华的景象,堆砌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词藻,流露出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又程度不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作为封建卫道士的薛宝钗,借此“应制诗”狂热地颂扬封建统治者,表白了她一心向上爬的心理。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宝钗的这首诗,措词得体,符合“颂圣”之作的规范,故深得元妃的欣赏。诗的首联点明了大观园的地址在京城之西,总说了大观园的景象:日光普照,祥云笼罩。华日与祥云,有暗喻皇恩之意。中间两联,把元春归省,完全归功于龙恩——封建教化的昌盛。这是首联的具体化。“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高高的杨柳欢迎来自山谷的黄莺,修长的丛竹盼待凤凰来栖息。颈联点明元春归省之时,正是“文风已著”、“孝化应隆”之日。颈联的实质则是,元春之所以能归省,完全是皇上教化,孝道昌盛的缘故。这是宝钗题此诗的要旨所在。末联则明颂元春。“睿藻仙才盈彩笔”,是美化元春《题大观园》的。意指元春的“明智”思想溢于诗行间。诗最后作了颂扬,一举两得。这反映了薛宝钗的善于谄媚的本性。
薛宝钗出身官商家庭,熟读四书五经,恪守封建礼教的一切法规。从封建礼教的标准看,她是大观园众女子中最受贾母、王夫人等人称赞的一个。她写的《凝晖钟瑞》是《大观园题咏》应制诗的典范。这首诗字字句句都充满了“颂圣”的气味:宣扬封建的教化和文风,表现了她那歌功颂德、谄媚邀宠的思想。文如其人,这首诗是宝钗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此外,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情调,反映了曹雪芹对宝钗诗才与元春归省的赞扬。
名家点评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宝钗的题匾和题诗,是很典型的颂圣诗。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到典雅凝重的风格,都是以历来的“应制”诗为标本的,极力歌功颂德,宣扬孝悌教化。所以,作为皇妃的元春看后称赞不已。如果以“小说人物诗”而论,宝钗的题匾和题诗,确实都很值得赞赏。开头一句以“帝”字点出颂圣心意。她对于皇权、皇家、皇妃的赞颂、羡慕和敬仰之情,都是她自觉忠于封建主义制度、崇尚封建礼教、向往皇妃之地位的内心世界的真切显露,是她的人格的集中外射。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2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