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志
199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图书
《凤翔县志》是199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陕西省凤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背景介绍
早在1962年就曾由县委书记牟富生任主修,县政协副主席王丕卿为总编,修纂《凤翔县志》,历时3年,初稿草定,后因“文革”被迫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出现了盛世修志的新局面。1980年开始编纂,直至1982年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后步入正轨,经过搜集资料、组织编纂、三级审稿,于1991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西安地图出版社印刷分厂印刷,印数为3000册。本志书为平列分目体,语体文记述。首为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为志之纲。以自然、政治、经济、人物排列记述,共26卷,135章,345节,159.3万字,精装横排16开本,烫金漆布封面,彩色压膜护封,辅以彩色行政区划图及插页照片百余幅,装帧精美,文图并茂。原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吕剑人作序。是一部关于风翔县情的“百科全书”。各卷为志之主体,卷末缀附录,为志之结尾。为查阅方便,在志书最后按门类还设有主题索引。全志采取卷、章、节三级结构,节中分目,横排门类,纵记史实。本志采用志书传统的记、志、传、图、表、录等6种体裁。根据内容需要,宜文则文,宜图则图或照片。
内容简介
新编《凤翔县志》上限溯源于新石器时期先民在凤翔繁衍生息之轨迹,下限截止1988年,统合古今,详今略古,记载了风翔县五千多年的历史和现状。它填补了自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到这次编志220多年凤翔无成书方志之空白。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名胜、人口民族、经济兴衰、政治得失、军事胜败、人事更迭和社会风情等,全面地记载了凤翔人民在生产、生活和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光辉业绩。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繁荣经济等方面的记述尤为详备。
《凤翔县志》观点正确,体例完备,结构合理,资料翔实,文字精炼。尤其突出了时代风貌和地方特色,以较大的篇幅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设酒业专卷对遐迩闻名的西凤酒不惜笔墨作了详细的记述,同时对秦都雍城遗址、北宋文学家苏轼浚修的东湖以及凤翔泥塑、编织、剪纸、木版画、烟花纸炮、罩金漆器亦作了很好的记载。
1993年9月,《凤翔县志》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首次评奖中荣获二等奖。同时被风翔县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
《凤翔县志》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县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收到评论文章10多篇。程敏在“博大精深,堪称上乘——浅评新编《凤翔县志》”中赞誉“这是一件久已翘盼的好事,值得庆欢。好书在手,不胜迅读为快。……这部志书,集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汇时代特点、地方特色、本域特征于一体。观点正确,史料丰富,体例完善,文风严谨,文图并茂,编排精当,纵横面阔,复盖面大,确是一部编装精美,意蕴深邃的上乘之作。”陈世卿在撰文中指出“捧览这部装帧素雅庄重,内容广阔宏博,文图并茂的鸿篇巨著,深感快意和荣幸。不觉有一种为之抛砖激浪,鸣锣呐喊的冲动。”王云奎在评论中说“新出版的《凤翔县志》,拿出专门章节,约3.64万字(包括军事部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记述)的篇幅,记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和解放后的领导作用及其功绩,这就象是一个亮点,把约159万字的县志通体照亮了。志书以翔实的资料,简洁的语言无可辩驳地说明,在凤翔这块成周兴王之地,赢秦创霸之区的土地上,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不乏杰出人物,但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才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旧貌换了新颜,并且处在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之中。事实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人民的福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县志有着总结前人,昭示来者的作用。新编《风翔县志》不惜笔墨,重书了这一笔,如果这是一种探索的话,我以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这种探索也是比较成功的。”
参考资料
凤翔县志.宝鸡地情网.2011-05-26
文津搜索.国家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6 10:22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