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人·两处相思无计留》是
元曲作家
姚燧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写一个闺中妇女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此女知道别后要两地相思,但又无计留住丈夫。想到江边送行,又怕世人议论,只好倚楼从远处眼看丈夫渐渐地远去。全曲抒写情感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鲜明感人,语言质朴本色,化词入曲极为贴切自然。
⑵凭阑人:
曲牌名。入越调。套数、小令兼用。全曲四句四韵,句式(不含衬字):七、七、五、五。
⑷这些:可作这般、这么解。兰叶舟:即木兰小舟,是轻舟、小舟的一种美称。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飘然兰叶舟,旋依烟霞泊。”
这支曲中的人物形象与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非常相似。可见作者是借曲牌“凭阑人”隐喻题意在描写闺中的“凭阑人”。这与早期词牌与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情况相似,因而是很合乎古意的。
这首小令描写的是闺中妇女的离愁别恨。这时命运已决定她和爱人要分离了。她想到日后天涯行客寂寞空闺人各一方,只空留下两地相思。而这种由社会或生活所造成的安排已无可挽回,所以只能发出“两处相思无计留”的哀叹了。“两处相思”是对离别后彼此相恋心绪的想象,“无计”挽留则写出被迫分离无可奈何的哀伤。用语简洁却把他们不幸的命运和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了。第二句写离别之情景。一个上了孤舟,一个独倚危楼,许多离别的细节都省略了,但“孤舟”独去有多少凄怆之情,少妇倚楼凝望又有多少情思随舟而往,这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前两句把离别的情景写得很概括,读来只见情意绵绵、离愁重重,但对其“愁”其“恨”不能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总体印象。至第三四两句作者汲取了中国诗词中以具体见抽象的手法,竟把她内心的离愁别恨写成似乎有体积、有重量的东西,说“这么小的木兰小舟怎载得了、载得动我这许多怨恨”。曲中的构思、修辞方法与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近似,强化了对离妇内心的凄楚的表现力。它使读者对凭阑人的离愁别恨有了一个形象化的了解。
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忠阁:这支小令抒写的是闺中少妇的离愁别恨。“两处相思”二句极写离别时无可奈何的哀伤。眼看他登上孤舟,女主人公凭楼眺望,此时一个独自远去,一个独倚栏杆,凄怆之情,更为沉重。以下两句,由己推人,女主人公从自己的愁苦想到远去的情人也肯定和自己一样,他那一叶小舟,怎装得下这么多的离愁别绪。这里化用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句意,把女主人公的离愁表达得更为具体形象。小令抒写情感,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鲜明感人,语言质朴本色,化词入曲,也极为贴切、自然。(《元曲大辞典(修订版)》)
姚燧(1238—1313),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少孤,为伯父
姚枢所抚养,后被荐为秦王府文学,官至
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
虞集并称。散曲抒个人情怀之作较多,曲词清新、开阔;摹写爱情之曲作,文辞流畅浅显,风格雅致缠绵。与卢挚并称“姚卢”。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