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棠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地处
凯里市东北部,东邻
台江县,南连
三棵树镇,西抵
旁海镇,北界
黄平县,行政区域面积49.73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元代时期,属播州宣慰司。
明、清时期,属清平县。
民国二年(1913年),为炉山县第二区第二分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凯棠镇和白岩、黄泥、凯旋、凯哨等4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撤乡镇,改为凯棠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联保,置凯棠乡。
1953年,凯棠乡析为凯棠、凯哨、白水洞、南开4乡。
1958年,设前进公;同年12月,实行一区一社,属旁海公社。
1961年,撤一区一社,置凯棠公社和白水洞公社。
1966年,白水洞公社并入凯棠公社。
1984年5月,凯棠公社改乡。
1992年1月,建镇并乡撤区,凯棠乡保留,所辖区域不变。
2016年1月29日,撤销凯棠乡建制,设凯棠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凯棠镇辖11个行政村:白水、龙塘、新村、南江、凯棠、火香、芦笙、梅香、大坪、凯哨、养小,下设11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凯棠镇辖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凯棠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凯棠镇地处
凯里市东北部,东邻
台江县,南连
三棵树镇,西抵
旁海镇,北界
黄平县,行政区域面积49.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凯棠镇境内地形东南为白云岩组成的弱岩溶低中山,其余主要属白云岩组成的弱岩溶垄状低山。地势东南略高,西北略低。山脉多呈南北走向。最高点位于干炸书峰,海拔1050米;最低点位于与黄平县、台江县交界的清水江边,海拔529米。
气候
凯棠镇多年平均气温15.5℃,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5℃。无霜期年平均289天。年均降水量114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占年总降水量80%以上。
水文
凯棠镇境内主要河流清水江过境3.5千米,因田高水低,历来未用于灌溉。其他小溪流还有凯棠河、水寨河、南江河、翁汤溪,均为主要灌溉水源。
自然灾害
凯棠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倒春寒、雪凌、冰雹、雷击等。耕地面积13095亩。
人口
2011年末,凯棠镇总人口18151人。另有流动人口4314人。总人口中,男性9213人,占50.76%;女性8938人,占49.24%。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18110万人,占99.77%。2011年,人口出生率12.63‰,人口死亡率5.51‰,人口自然增长率7.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4人。
截至2018年末,凯棠镇户籍人口为2454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凯棠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
2015年,凯棠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8元。
2018年,凯棠镇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2011年,凯棠镇完成农业总产值6234万元。
凯棠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612吨。截至2011年末,凯棠镇有森林面积15345亩,森林覆盖率25.48%。
凯棠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为主。2011年,凯棠镇生猪年末存栏0.48万头,牛年末存栏0.28万头。
凯棠镇渔业以稻田养鱼为主。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168吨。2011年,凯棠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2台(辆)。
2018年,凯棠镇谷物种植面积9390亩,产量3977吨;蔬菜种植面积8394.8亩,产量6262.3吨;豆类(不含蔬菜豆)种植面积1087亩,产量187吨;薯类种植面积2824亩,产量1572吨。全镇存栏生猪4228头、牛1840头、家禽5.8万羽;全年出栏生猪8230头,牛400头,家禽10.8万羽。肉类总产量890.1吨,渔业总产量172.8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凯棠镇有小学10所,在校生3045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5%;初中1所,在校生1272人,专任教师6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凯棠镇有市科技推广机构5个。
文化事业
2011年,凯棠镇有文体广播电视中心I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105个,有线电视用户489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凯棠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0个;病床3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张,固定资产总值3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6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83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960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凯棠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户,人数96人,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50%,月人均269.09元,比上年增长4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56户,人数4094人,支出353万元,比上年增长5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8人,支出2.5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5人,支出2.08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5人次。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11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540亩,直接经济损失1051万元,救灾支出24.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邮政电信
2011年,凯棠镇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889户。
交通
凯棠镇有凯里至凯棠公路贯穿全境,各行政村均通乡村公路。
历史文化
“凯棠”系苗语音译,意为鼓笙场。因乡人民政府驻地阳亚,通称凯棠(系片村名)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