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书《出师表》据传为岳飞路过南阳武侯祠时所写书法作品,岳飞借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表达自己北伐抗金壮志,郁闷之气尽显笔端,凛然正气亦充盈字间,倾吐了对朝廷议和屈辱派的愤慨之情。现存有九处刻石,分别在陕西
三原城隍庙,陕西歧山五丈原武侯祠,河南
南阳武侯祠,河南汤阴岳庙,浙江杭州西湖岳墓,四川成都武侯祠,云阳县张飞庙,灌县青城山天师洞、江苏铜山杨氏刻石。欧阳辅认为岳飞书《出师表》是明成(化)、弘(治)年间的白麟所为。
跋文记载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现存刻石
国内现存
岳飞书出师表刻石有九处:陕西
三原城隍庙 陕西歧山五丈原武侯祠、河南
南阳武侯祠、河南汤阴岳庙、浙江杭州西湖岳墓、四川成都武侯祠、云阳县张飞庙、灌县青城山天师洞以及一向鲜为人知、国内现存最早的江苏铜山杨氏刻石。现存八处勒石的时代和翻刻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
在
三原县城关镇东大街中段的城隍庙内,保存着40方抗金名将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碣石。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岳飞书《出师表》碑石之一。岳飞的书法章法严谨,气韵生动,字里行间透露着雄浑与厚重,饱含英雄的气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在三原城隍庙内东西碑廊嵌有摹刻岳飞书法的碣石前,观众们拍照、打卡、诵读,体会和感受岳飞当时的心情。据了解,岳飞挥毫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二表,墨迹曾在民间几经辗转,被项城人袁世凯叔父袁保恒在陕西巡查军务时发现并收藏,后交著名工匠樊登云精心镌刻流传至今。此石碑撰文、书法、镌刻者皆属当代名人 ,故被誉为“三绝”碑。现该碑文存于
三原县博物馆中。
歧山
五丈原武侯祠刻石为光绪四年(1878年)歧山县令胡鸿宾重修诸葛亮武侯祠时勒成的。碑共四十方,每方横60、纵55厘米。 正文之前刻有朱元璋的御书,岳飞自跋之后,依次刻着左宗棠、袁保恒、方玉润、胡鸿宾照人的题跋。跋语记载,同治年间,袁保恒仆人买得流传于商肆的岳飞书出师表墨本,后归于袁(左、方二人都是从袁氏离所见到的)。光绪元年(1875年)袁氏在西安将所得墨本刻之于石。光绪四年(1878年)歧山县令胡鸿宾重修五丈原 诸葛武侯祠时,取袁刻拓本重新上石,嵌于献殿内壁上。
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记载“岳鄂王此书,袁文城(保恒)于西安摹勒后,一时风行海内。士大夫仰王若天人,故爱王之字如异宝, 皆欲家置一册以为快,而不可多得。于是,胡鸿宾刻于歧山,段仲嘉刻于长安。而大荔李寅堂且特采贞石,以千金良工,觅原钩本镌于同州, … … 既而袁氏初刻之石辇旧项城,而陕西犹存三石。” 由此可知,袁氏初刻之石,已早被运回项城。
大荔李寅堂刻石,早已不知去向。长安段仲嘉的刻本为“缩刻本”。所谓缩刻本即是以胡刻好蓝本的,刻于庚申年,即民国九年(1920年),其后刻有段氏跋语:“岳忠武书前后出师表,以铜山杨氏刻本为佳,胡鸿宾歧山本次之。……”说明杨氏刻石和胡氏刻石在当时诸刻中影响是比较大的。
河南汤阴岳飞书《出师表》刻石,也出现得较晚。 在西安,袁保恒于光绪元年将所获岳飞书《出师表》墨本摹勒于石,他在跋语中说:“道光咸丰间(1821年-1861年)余五过汤阴,必瞻拜岳忠武遗像,最后得见手书《出师表》,疑为伪作,以有诸前辈跋,必费善之而不敢非也。”可见袁保恒在咸丰年间第五次去汤阴时见到的还是手书,尚未有刻石。
浙江杭州西湖岳飞墓左右碑廊中的《出师表》刻石是根据汤阴拓片翻刻的,其勒石时代毫无疑问是应该晚于咸丰年间的。四川的三处岳飞书《出师表》石刻,不见于清嘉庆时修纂的《四川通志》,根据刻石、印钤情况看,是根据它地拓本翻刻的。时代也比较晚。
南阳武侯祠的岳飞书《出师表》,同样山是晚清翻刻的。刻石后有光绪二年(1876年)任恺的跋语。任氏跋语曰:“岳少保书出师二表,曩见其折本,……度是碑必在南阳地。岁丁卯(1867年),来宰是邑,谒侯祠,寻碑不可得。时勤延访,知碑在江南之彭城。会壬申(1872年),典守宛南,复加物邑,于今甫得之。书法之健拔雄伟,尤见忠武郁勃之气流露于笔端。夫以少保之勋业,固与武侯先后辉映。……谨命匠人摹勒于石,籍以点缀草庐云尔。光绪二年宁夏任恺谨识。”这段话中的“江南之彭城”,就是指歧山袁、胡二氏跋语中的铜山。徐州,清为江南布政司,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州为府,改置彭城县为
铜山县,但不少人仍习称铜山县为
彭城。任氏对南阳刻石勒石的时代交待是清楚的。
1959年成立
河南省
南阳市博物馆时建《出师表》廊坊一处,对观众开放。
墨本出现年代
岳飞书《出师表》中的岳飞自跋中与史实抵悟颇多。诸如绍兴八年八月岳飞行次未至南阳;岳飞当时受到褒掖,正在筹策北进中原,斗志高昂,何以一夜作楚囚之泣以及书中不避“桓”字之讳;绍兴八年南阳尚无武侯祠等等,都说明这是托名岳飞书的伪作。
关于伪书的作者和时代,欧阳辅认为是明
成化、
弘治年间的白麟所为。他在《集古求真续编》卷五《前后出师表》条目下云:“署名岳飞书,实伪作也。……其字与《古柏行》、《醉翁亭记》,差似一家所出,殆亦白麟所伪托乎。”关于白麟,欧阳辅又在同书卷五《醉翁亭记》条中云:“《东坡醉翁亭记》有草书一本,乃成(化)、弘(治)间(1465-1505)士人白麟所伪为。”欧阳辅的这种观点,影响较大。其后论者,多未出其藩篱。
艺术价值
岳飞书出师表的艺术价值,长期以来贬褒不一。欧阳辅谓之“与川中孔明庙《
古柏行》,差似一家所出”,“皆明人恶扎,……俱不足存”的观点未免失之偏颇。其自元代流传至今,历时六百多年,并广为人们所喜爱,这不仅仅是人们敬其人而爱其文,还在于此书法墨迹本身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左宗棠在跋语中称赞其“劲健飘洒,生气凛然。”方玉洞则跋日:“……生气勃发,如雷电交驰,风雨骤至,有足与当日之血泪丹忱、齐日星而并河狱者。……固叹其为稀世宝矣。”
康有为称“岳忠武力斫余地,明太祖雄强无敌”。足见《出师表》正是以其高超的书法艺术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世所公认,成为著名的传世文物。即使在元代书法中,亦可独树一帜。我们不能因其非岳飞真迹而否定其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