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栏率是指肉用家畜每年上市量在存栏量中所占的百分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养猪、羊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的关键技术
保证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的高低对育肥猪的出栏日龄影响很大, 瘦肉型猪的生长速度快, 瘦肉率高, 因此对饲料质量的要求也高, 规模猪场采用的饲料普遍存在低能量、高蛋白、氨基酸不平衡的现象, 要想提早出栏, 必须合理搭配日粮。根据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脂的生长规律和猪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前高后低、脂肪沉积前低后高的规律, 把猪的生长发育划分为小猪阶段20~35 kg、中猪阶段35~60 kg、大猪阶段60~90 kg。这3 个阶段又可划分为两期, <60 kg为前期, >90 kg为后期。前期日粮蛋白质要高些, 一般要求占日粮的14%~18%, 后期占日粮的12%~14%, 但能量供给要相应的增加, 使猪快速生长, 节约饲料, 增加瘦肉并提早出栏。日粮在全价基础上, 必须适当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 以弥补高生长速度可能带来的应激, 同时注意提高日粮的适口性, 适当降低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
饲料有效调制
谷实类饲料适当粉碎是必要的, 但粉碎不要过细。饲料饲喂前适当掺水, 大多数饲料应生喂, 个别饲料熟喂。饲料粉碎细度应是玉米、高粱、大麦、小麦、稻谷等谷实饲料, 喂前粉碎或压片, 可减少咀嚼消耗的能量, 也有利于消化。试验证明, 玉米等谷实粉碎的细度, 以颗粒直径1.2~1.8 mm的中等粉碎程度为好。育肥猪吃起来爽口, 采食量大, 增重快, 饲料利用率高。玉米粉碎过细, 对食道和胃黏膜有损害。有研究表明, 喂粗粉玉米的猪, 胃黏膜糜烂和溃疡的猪相应为8%和3%;喂中度粉碎玉米的猪, 胃黏膜糜烂和溃疡的猪相应为14%和4%;而喂细磨玉米的猪, 胃黏膜糜烂和溃疡者相应为46%和15%。玉米粉碎过细, 也降低猪的采食量、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试验表明, 饲喂颗粒直径0.3~0.5 mm细粉配合饲料的肉猪, 比饲喂中等细度配合饲料的肉猪, 延迟15 d达到相同出栏体重。另一试验表明, 吃颗粒直径1.2 mm配合饲料的肉猪日增重700~723 g, 而吃颗粒直径1.6 mm配合饲料的育肥猪日增重758~780 g。当饲粮含有较多青粗饲料时, 谷实粉碎细一些并不影响适口性, 也不会导致胃溃疡。用大麦、小麦喂肉猪时, 用压片机压成片状比粉碎效果好。青绿饲料、块根块茎类、青贮料及瓜类饲料, 可切碎或打浆拌入配合精料饲喂, 能减少损失, 减少咀嚼, 缩小体积, 增加采食量。甜菜在喂量较大时必须粉碎, 而且以细为好, 否则容易引起
消化不良。干粗饲料一般都应粉碎, 以细为好, 能缩小体积, 改善适口性和增加采食量。
改善饲喂方法
育肥猪的饲养方式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采用自由采食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快, 胴体的膘较厚, 沉积脂肪较多, 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使每日增重尽量多, 最好采用自由采食法;如果要获得瘦肉率高的胴体, 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 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 这样即可使全期日增重高, 又不会使胴体的脂肪太多, 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 节省饲料。
不限量饲喂, 将饲粮装入自动饲槽, 任猪自由采食或按顿喂不限量, 每顿吃到稍有剩余为止。不限量饲喂, 肉猪采食多, 增重快, 但饲料利用率差, 胴体肥。限量饲喂, 对育肥猪增重不利, 但饲料利用率较高, 胴体较瘦。
我国育肥猪饲粮糠麸比例较大, 或掺喂较多的糟渣类或青粗饲料。在肉猪饲养实践中, 要兼顾增重、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因素, 体重60 kg以前应采取自由采食或不限量;体重60 kg以后适当限食, 或采取降低饲粮能量浓度而不限量饲喂的方法。
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
育肥猪饲料中添加
碳酸氢钠有3个好处, 将碳酸氢钠加到缺乏赖氨酸的猪饲料中, 可以弥补赖氨酸的不足, 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 使猪长肉多、增重快;碳酸氢钠能中和胃酸, 降低消化液的黏度, 并加强胃肠的收缩, 起到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碳酸氢钠在消化道中可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由此带走大量热量, 有利于炎热时维持机体体温;碳酸氢钠还可以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 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状态, 提高猪抗热应激能力。碳酸氢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50 mg·kg-1。
合理管理
第一,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干净通风等条件下, 科学选用饲料, 才能让猪更好地吸收养分。否则就会造成猪的应激、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 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 帮助仔猪吃上初乳, 固定乳头。初生重小的放在前面, 大的放在后面。仔猪吃初乳前, 每个乳头的最初几滴奶要挤掉。
第三, 猪只调群要根据品种、体重、大小、强弱等因素调整栏位, 以方便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