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缶歌
胡竹峰创作的散文集
《击缶歌》是胡竹峰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20年7月。
内容简介
《击缶歌》全书由18篇描写地方戏曲的散文构成,其跨度和涉及面广泛,从《楔子》开始,到《一曲黄梅》,最后以《戏人卷子》收尾,讲述了即将消逝或推陈出新的戏曲和戏曲现象,呈现了地方戏的发展脉络以及作者对于其家乡徽剧的热爱之情。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该书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艺术没落现象的忧虑。比如说到岳西高腔的衰落,“声色迷离的世界容不下粗瓷大碗。在今天,很多民间艺术基本没有生存的土壤。中国农耕文明逐渐衰落,若农耕不复存在,农耕文明将无所依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农耕文明必然随农耕的消逝而衰落。正如工业文明必然随工业的兴起而繁荣,一些生命力有限的民间艺术注定要走进博物馆。即使是有些曾经非常辉煌的剧种,也难免“渐行渐远,散落化、碎片化,掩埋在历史尘埃之中”。
艺术特色
《击缶歌》虽然在谈戏曲文化,但作者以其他艺术的类比修辞来呈现戏曲的特点,比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美食、经文等。如此,读者对戏曲特点的认知会有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如戏曲与书法的类比:“京剧是草书,墨薄而匀,飞白赏心悦目,令我回味;黄梅戏像唐人写经,宁静清新、含蓄淡雅、简洁明快,清幽之气尽洒纸面;秦腔如魏碑,笔画凝重,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豫剧若唐人大楷,凝练严谨,视觉上清丽而典雅;昆曲仿佛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线条安闲、平和,呈现出美好宁静的生命状态。”作者将戏曲与书法巧妙地联结到一起,抓住他们共有的特点予以类比,并将自己的个性评介和自身感受融入其中,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戏,这使得各地的地方戏曲呈现出独特魅力。《击缶歌》以不同人物情态来表现这些戏曲的特点:“昆曲是精描细写的工笔闺秀,京剧是纵横捭阖的浊世公子,秦腔是粗犷飞扬的高原大汉,越剧是略施粉黛的写意仕女,黄梅戏则是布衣粗裙的农家姊妹。”如此别具匠心的类比手法,眼光别致,表述新奇。
作者将诸多古籍中有关戏曲的典故融入书中,拓展了该书的文化内涵。诸如《木兰辞》(《花木兰》)对应梆子戏、《红楼梦》里的戏文好辞、朱元璋《大明皇陵之碑》、明人高濂作的传奇《玉簪记》、明人王骥德曲律》等。这些典故讲述了戏曲的前世今生,着力挖掘戏曲的文化历史渊源。
作品影响
《击缶歌》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安徽省戏曲家协会重点项目。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胡竹峰,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有《雪天的书》《竹简精神》《衣饭书》《豆绿与美人霁》《闲饮茶》《空杯集》《墨团花册:胡竹峰散文自选集》《旧味:中国古代饮食小札》《不知味集》《民国的腔调》《中国文章》等散文随笔集。作品曾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滇池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中国文章》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提名。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日语、英语、俄语、意大利语对外交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3 23:3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