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轮战车
兵器
这种被称为“刀轮战车”的兵器对东方国家那些身不被甲或仅着轻甲的士兵来说是绝对的噩梦。在高速奔驰的战车上绑有大量锋利的刀刃;这些刀刃可以快速地把人和马的肢体切下。“其锋利的程度使被切者甚至于感不到痛苦,即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被切断。”这种战车制造困难且昂贵:在与亚历山大大帝对阵的波斯军中,尽管步骑兵有着数十万之众,但这种战车却只有几百辆而已。
战车渊源
刀轮战车实在太奇特。在公元前5~3世纪,它曾流行于半个亚洲大陆。过去人们读了古希腊史,以为这种装备只在波斯帝国使用。但没有想到,解放后在华北出土了不少类似的带长刃车毂,时间约为战国中后期,与波斯的刀轮战车不仅形制很相似,使用时间也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这里且不论当时中国与波斯之间是否有文化交流的可能性【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大】,仅就带有长刃车毂的刀轮战车而言,这种武器到底有多少实用性?
历史记载
刀轮战车最著名,也可以说是最臭名昭著的一战,当数公元前331年的高加米拉。有关的资料可以参见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等希腊文献,据它们说,当时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用50到200辆刀轮战车来对付亚历山大的马其顿重步兵。结果,大多数战车尚未接近目标,被马其顿标枪手消灭,有些则被马其顿士兵抓住缰绳,把驭手从车里揪下来杀死。个别冲入马其顿阵线的战车,因为马其顿士兵迅速散开,没有构成任何威胁。从此,刀轮战车就在西方成为一种过时的装备。
这些史料听上去似乎挺有说服力,但一琢磨却并不是那么回事。让我们先看看波斯刀轮战车的复原图:
可以看到,约有1米长的镰刀安置在车毂两端,能够迅速劈断接近车轮的物体。但是,它位于整辆战车的最后方,也就是说,战车体的90%都驶过敌人之后,它才能对敌人实施伤害,而它如果正面驶向敌人的话,最先与敌人接触的,应当是战马的胸膛。众所周知,马车不能**着运动。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假设马其顿标枪手或弓箭手不凑热闹,这样的波斯刀轮战车,会怎样与马其顿重步兵作战。很快,一副荒谬的图景必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波斯刀轮战车冲向密集的马其顿方阵,马其顿重步兵手持他们5米多的长矛,与……波斯战马的胸膛零距离接触……然后……波斯战马肯定全死了,战车无一例外地倒在马其顿方阵前,战斗迅速结束。马其顿人损失:0。波斯人及波斯马损失:来多少,死多少。我好像听见马其顿重步兵用他们浑厚的男低音合唱:“有马肉串的卖……”
难道驾驶刀轮战车的驭手和战马都是古代的神风突击队,甘愿以必死的决心与敌人……?可日本神风突击队毕竟还能破坏美军战舰,而他们一点也伤害不了敌人啊?舍身炸碉堡还值得赞赏,但舍身一头撞死在碉堡上……真是让人无语。
由此看来,波斯刀轮战车好像真是一点用也没有,既对付不了轻步兵,也对付不了重步兵,更加灵活的骑兵就别提了。但这种笨拙的武器居然真的存在,而且在波斯和中国流行了数百年。存在即合理,它不可能一点用处也没有,而且肯定还立过大功。古希腊史学家们一定搞错了什么东西。比如他们说,波斯人在高加米拉投入了战象,事实上没有,因为亚历山大直到印度河才与战象交锋,因此一度不知所措。
现在先让我们把谜团般的波斯刀轮战车放到一边,来看看中国的刀轮战车。实际上,它的刃部更像矛头状,称“矛头战车”也许确切一些。
刚发现“矛头战车”时,考古学家还以为找到了前人没有提过的新发明。其实,司马迁早就在《史记·田单列传》里谈到过这种装备:
“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
《史记索隐》对这段话作了如下解释:“断其轴,恐长相拨也。以铁裹轴头,坚而易进也。截其轴与毂齐,以铁鍱附轴末,施辖於铁中以制毂也。又《方言》曰‘车轊,齐谓之笼’。”《史记集解》:“徐广曰:‘轊,车轴头也。’”
希腊罗马史学作品往往比古代中国史学作品描写得详细,但也经常废话连篇,讲不到点子上。这里,司马迁只用几十个字,就用把“矛头战车”的结构和功能说得很清楚。
公元前284年,燕国军队打来,田单和很多齐国百姓都想弃城逃走,田单考虑到届时定会发生交通拥堵,就把自家马车的车轴头(车轊)截断,在上面安装了一个“铁笼”或“铁鍱”,也就是那个铁矛头。燕军打来的时候,齐国难民的马车果然在道路上相互拥挤,结果车轴头被纷纷撞断,最后都走不了。只有田单高瞻远瞩,依靠撞不断的“铁笼”冲了出去。
实际上,司马迁这么写,还是对田单客气了。真相很清楚:“田跑跑”为了第一个逃掉,不惜把军事装备用在民用车辆上,那些同胞的车轴头之所以被纷纷撞断,因而沦为燕军的战俘,多半都是他老人家的“铁笼”干的好事。田单真缺德!
战车作用
读完《史记·田单列传》,我们回过头来一想,就知道刀轮战车和矛头战车究竟是干嘛用的了:它们主要并不是用来对付步兵,而是用来对付其它战车的!
不难理解,在车战流行的年代,刀轮战车和矛头战车简直是一种终极武器。《左传》、《周礼》等古籍说得很明白:战车时代,两车相遇,并不正面交战,而是必须错开,在侧面交战,距离长用弓箭,距离短用戈、殳、矛、戟等“车之五兵”,贴身肉搏用刀剑。此时,车轴头上的镰刀或铁笼便可大显身手:
首先,它将攻击拖曳敌车的战马,砍断它们的四腿,敌车就将无法前进;
其次,它将攻击敌车的车轮,破坏其车轴和幅条,敌车就会丧失平衡,倒在地上;
第三,它可以阻止敌人的步兵从侧后方跳上战车,或近距离攻击车轮;
最后,它还可以用自己的长度和重量帮助车辆在疾驰中保持平衡。
在所有战车零部件中,还有比这更伟大、更有用的发明吗?恐怕没有。
不过,科技无国界,扩展很迅速。当交战双方都使用刀轮战车或矛头战车时,结果必然是:双方都被废掉!因为无论什么防护装备,也不可能阻止本方车辆被它们破坏!
于是,由此产生了必然的结果:
战车时代结束了!
果然,刀轮战车出现后不过百余年,横行沙场上千年的战车便基本上在全世界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们并不是被骑兵消灭的,而是被本家族中出现的异类——刀轮战车和矛头战车消灭的!马车仍然出现在战场上,但是主要是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而非作战。即便偶尔用于作战,也主要是以掩体形势出现的,游牧民族特别喜爱使用,但最终也随着噶尔丹的车阵一起,被康熙的火炮轰得飞灰烟灭。
综上所述,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战场投入的刀轮战车,其实是一支无敌的、拥有辉煌历史的军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已经找不到合适的敌人了。高加米拉是战车的绝唱,他们在马其顿方阵面前,就像波兰骑兵冲向德国坦克一样,依然像前辈一样无畏和英勇,但更多地只是捍卫着属于自己的职业精神,因为这种职业像许多老手艺一样,已经被新的时代无情地淘汰。更加可叹的是,它们灭亡的原因,正在于它们杀绝了其他的战车种类。就像是史前时期的食肉巨兽,当合适的猎物消失的时候,自身无论多么伟大,都只能被活活饿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4:49
目录
概述
战车渊源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