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刃(拼音:rè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是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的锋利的部分。本义指刀口、刀锋,引申指刀、剑之类利器。用作动词有杀义。
文字源流
指事字。甲骨文(图1)的“刃”字是在“”字的基础上加一点或一曲笔指事符号,表明此处最锋利,即刀刃所在。篆文(图2)在刀锋线上加点,明确刀锋位置,并将刀柄写成了弯柄,同时刀头朝左歪,字形开始定型。汉隶(图4、5)又将刀背平直化,指事符号拉长并与下沿部分相交,隶定后写作“刄”,后世多沿用此类字形,但一般把指事符号写作点。后来这一指事符号与下沿部分分离,写作“刃”。现代规定“刃”为正体字,“刄”为异体字。
“刃”本义是指刀锋所在的位置,也泛指刀。如王充《论衡》:“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意思是:一个小孩拿刀与一个勇士战,小孩一定不胜。再者,“刃”字本为名词,但有时也当动词用,表示(用刀)杀。如:“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面的“刃”字就当“杀”讲,意思是,左右的人都想杀掉蔺相如。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刃部】而振切(rèn)
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属皆从刃。
说文解字注
“刀鋻也”注:鋻,各本作坚,今正。刀部曰:𠟎,刀劎刃也。金部曰:鋻,𠟎也。郭璞《三仓解诂》曰:焠作刀鋻也。
“象刀有刃之形”注:而振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刃;部外笔画:1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而振切,忍去声。《说文》: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徐曰:若今刀刃,皆别铸刚铁,故从一。《玉篇》:刀刃也。《庄子·养生主》: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又《韵会》:刀加距为刃。《字汇》:俗作刄,非。
又而邻切,音人。扬子《太玄经》:旌旗絓罗太恨民也。兵衰衰不血刃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横折钩)横段短,竖钩段长,竖钩段左斜,钩尖抵竖中线。❷撇笔起笔于㇆(横折钩)与竖中线交点,穿过田字格中心,撇尖与钩底持平。❸末笔左点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0 16:34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