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
汉语名词
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分心是与注意相反的心理特征。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divert one's attention;distract] 不专注;分散精力
家庭负担使他分心。
就是由于额外的内外刺激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集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差异信息的交流中能达到削弱说服性信息的目的。
引证解释
1. 操心;费心。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至於姐姐在这里住着,也是替我们分心,招护姑娘;些须小费,何足挂齿。” 老舍 《茶馆》第一幕:“我要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王统照《游离》:“临别时还得分心嘱咐那位戴着酱色小帽的姑娘替他守秘密。”
2. 分散精力;不专心。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打牌的人们似乎听见他们父女吵嘴,可是舍不得分心看别的。”毛泽东《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日前战争的规模很大,许多领导同志在前方指挥,不能分心照顾减租和生产。”
基本含义
不能稳定而持久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当时所应注意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与专心相对立的概念。在分心情况下,有关的心理活动松弛、动摇,因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强烈或新异刺激,如安静环境中出现的喧闹声等常会引起分心。疲劳、身体不适和不稳定的情绪等也可引起分心。分心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排除干扰加以克服。实验中,让被试连续做类似打字的工作,同时记录他手指反应的时间和力量以及他的呼吸动作。当被试安安静静地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忽然出现嘈杂声音的干扰,这时就会发现被试用手按键的力量增强了,还伴有言语活动,高声说出字母或数目。这证明,在分心的情况下,人可以用投入更多的肌肉力量和智力活动来克服分心。
适应也能消除分心。在一个实验中,用呼吸仪器测定氧消耗量,以衡量被试所消耗的体力。让被试每天在喧闹和安静的条件下各工作20分钟。结果发现,开始几天,喧闹时工作的耗氧量比安静时要多,但到第7天,两种环境下工作时的耗氧量却一样了,这便是适应的结果。人自己对分心刺激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时发生的噪声非常厌烦,那么这种情绪会助长噪声所产生的分心效应。
特点
同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即分心,俗称“走神”。
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完成的任务而被其他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分散是由其他刺激物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长期作用所引起,使学习或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降低。研究表明,与注意对象相类似的刺激物,比不同类的刺激物干扰作用大;同样的干扰刺激物对于知觉的影响小,对于思维过程影响大;在知觉过程中,视知觉受无关刺激物的影响又最小。
使人发生兴趣的或强烈地影响着人的情绪的其他对象,也会引起注意的分散。因此,对无关刺激物的控制与对活动内容和性质的组织,则可避免注意的分散性,从而加强注意的稳定性。
表现
1、注意的警觉水平降低,对事物和活动不能作出清晰的反映的状态。
2、经常变换注意的对象,不能把注意长久地指向和集中于任何必须注意的事物或活动上,心理活动处于频繁动摇的状态。
3、注意滞留,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地进行转移的状态。
4、把心理活动从当前所应指向和集中的对象完全离开并集中于其它不相干的事物上的状态。
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缺乏自觉性和信心,注意分配能力的强弱,注意稳定性差,身体不适,情绪烦躁,大脑某些部位发病等。
客观方面的原因有:无关的诱惑性刺激物的干扰,长时间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8 10:45
目录
概述
词语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