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学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一种西方美学思潮,其出现有力地批判了传统美学研究中术语使用方面的混乱现象。
引用示例
分析美学:西方美学思潮之一。20世纪30年代随着分析哲学的产生而产生。分析哲学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口号下,否定对传统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认为哲学的惟一任务就是对科学的语言进行逻辑的分析,阐明其意义。认为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是含混的,这是造成哲学“误解”的根源。分析美学以此为据研究美学。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感主义”阶段。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摩尔(GeorgeEdward Moore,1873—1958)和早期的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于“善”、“美”这样一种非自然的客体和性质是不能分析和下定义的。审美价值是由与美的客体相应的情感等组成的。第二阶段侧重于从日常语言运用方面分析美学和艺术问题,是美学的“取消主义”阶段。代表人物有后期的维特根斯坦等。他们都认为传统美学建立在为美和艺术等下定义的基础上是完全错误的。各种美和艺术等并没有统一的本质,只有“家族类似”关系。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从取消主义回到艺术和美可界定分析的立场,也称“后分析美学”阶段。代表人物有迪基(George Dickie)、布洛克(Gene Blocker)等。迪基区分了艺术的类概念与种概念,认为种概念是开放的,并提出以公众的艺术习俗为可定义根据的“艺术习俗”论。布洛克认为美学误解的根源在语言混乱,主张更严格地使用、界定美学概念,并提出“审美态度”说作为界定艺术品的根据。分析美学主要贡献是有力地批判了传统美学研究中术语使用方面的混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