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网络是在1993年左右用于描述互联网的网络体系的一个术语。它将
IPv4的
IP地址分成五个类别。每个类别的地址都由它们的前3位来标识;每个类别都定义了网络的大小或者类型(
单播或
多播)。
简介
现在,只有在一些
网络软件和硬件组件(例如
掩码)的缺少配置参数这些有限的领域里才还使用分类网络这个概念,但是,这个术语在网管员间的讨论中还经常可以听到。
The
prototype Internet in 1982; note that all the networks (the ovals) have addresses which are single integers; the rectangles are switches.
分类之前
一开始,32位的
IPv4地址只由8位的
网络地址(指定了
主机连接到的那个网络)和剩下的主机位(指定了主机在该网络内的地址)。这种格式用在局域网出现之前。在那时,只有一些很少很大的的网络,例如ARPANET。这使独立的网络的数量不能太多(最多254个),这在局域网出现的早期,就已经显得不足够了。
分类
为了和已存在的IP地址空间及
IP数据报兼容,对IP地址的定义在1981年的RFC 791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IP地址共有三种
网络地址长度不同的
单播地址。如下表所示:
Class前缀位网络地址位数剩余的位数网络数每个网络的主机数
A类地址 0 8 24 128 16,777,214
B类地址 10 16 16 16,384 65,534
C类地址 110 24 8 2,097,152 254
D类地址(群播) 1110 未定义 未定义 未定义 未定义
E类地址(保留) 1111 未定义 未定义 未定义 未定义
可用的
主机地址总是2N - 2(N是所用的位数,减2是因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地址都是无效的)。因此,对于用8位来表示主机地址的C类地址来说,主机数就是254。
更多的网络位允许更多的网络,因此适应了互联网的持续增长。
现在总和IP地址连在一起的
掩码在那里是不需要的,因为掩码可以从IP地址推出。所有的网络设备都会通过查看IP地址的前几位来确定地址所属的类别。
但是比较两个IP地址的
物理网络的方法没有改变。对每个地址,在确定它的
网络地址所占的位数和相应的值之后,就可以比较它们的网络地址了。如果两个
网络地址相同,则两个IP地址在同一网络上。
对分类的替换
第一轮的改变在短期内已经足够,但是IP地址仍然在不断变得短缺。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多数的网对站c类的网络地址来说太大了,因此它们都得到了b类的地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b类的地址(共214个)迅速减少。分类网络于1993年被
无类别域间路由取代以解决这个问题。 IANA在早期对IP地址的分配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很高效,这也是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是,人们认为一些美国的组织不公平地和非必要地得到了A类地址这个观念其实只是一个恶作剧;那些不高效的分配多是在
分类地址出现之前。在那里,只有后来所谓的A类地址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