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疗法即手术切开与挂线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肛瘘的方法,适用于高位单纯性或复杂性肛瘘。
概念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线结扎肌门外括约肌深部及肛肌的耻骨直肠部,从而缓慢地使结扎部分的括约肌发生狭窄、坏死,产生粘连,使括约肌相对固定的一种治疗方法。
解读
切开挂线疗法即切开法与挂线疗法的组合,主要治疗高位肛瘘。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隐窝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常不止一个。肛漏多是肛痈的后遗症。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其临床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等,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定了肛漏的高低位统一分类标准,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漏管经过齿线以上者为高位,在齿线以下者为低位。
挂线疗法,此法早在明代就已采用。《古今医统》中说:“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即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简要叙述了本疗法简便、经济,不影响肛门功能,具有瘢痕小,引流通畅等优点。其机制是利用结扎线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所产生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勒开管道,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产生炎性黏连的机会,从而防止了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回缩而引起的肛门失禁。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丝线,可缩短疗程,减轻术后疼痛。
切开疗法,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漏和低位复杂性肛漏,对高位肛漏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
中医应用
1、适应症:高位单纯性或复杂性肛瘘。
2、禁忌证:肛门周围有皮肤病患者;瘘管仍有酿脓现象存在者;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毒等,或极度虚弱者;有癌变者。
3、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患侧着床,屈膝,暴露臀部,局部常规消毒,铺消毒巾,行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穴麻醉。先用普通探针及手指查明肛瘘分布情况,以探针由外口探入并穿过内口,再用有槽探针沿普通探针插入管道,然后拔出普通探针,继用手术刀或手术剪,沿有槽探针的凹槽,由外向内切开或剪开瘘管管道及肌肉层,直至齿线处。如为复杂性肛瘘,应将齿线以下的所有瘘管管道、空腔窦道一次予以切开或剪开,务使创口引流通畅。齿线以上的瘘管部分,则行橡皮筋挂线结扎处理。如果两个以上的主管,均应挂线,应先扎紧一个,其余挂浮线,相继缓慢紧线,以免几条皮筋同时切断肛管直肠环而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术闭,开放创口均须填迫九一丹药棉,敷消毒纱布块,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待腐脱新生,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使之收口,换药时均须用棉花条少许松嵌入创口中隔开。
4、切开法手术注意事项:(1)探针由外口探入时,不能用力,以免造成假道。(2)如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下方通过,可以一次全部切开瘘管。如瘘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上方,必须加用挂线疗法,即先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及其下方的瘘管,然后用橡皮筋由剩余的管道口通入,由内口引出,缚在肛管直肠环上,这样可避免由一次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肛门失禁。如肛管直肠环已纤维化者,也可一次全部切开无须挂线。(3)瘘管若在外括约肌深、浅两层之间通过者,该处肌肉未形成纤维化时,不能同时切断两处外括约肌,在切断外括约肌时,要与肌纤维成直角,不能斜角切断。(4)高位肛漏通过肛尾韧带,可以作纵行切开,不能横行切断肛尾韧带,以免造成肛门向前移位。
5、术后处理:(1)术后须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润下剂。(2)术后疼痛者可给予止痛剂或采用针灸疗法。(3)每天便后用苦参汤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换药。(4)挂线后,若结扎的橡皮筋较松,需再紧线1次;橡皮筋在7d左右可以脱落,若10d以后不脱落,可以剪开组织。(5)创面必须从基底部开始生长防止表面过早黏连封口,形成假愈合。(6)管道切开或挂开后,改用生肌散纱条或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至收口。(7)肛漏在切开或挂开后,可有少量脓水流出,四周肿胀逐渐消散,如仍有较多脓水,应检查有无支管或残留的管道。⑧如有局部感染,应及时予以治疗。
6、预防与调护
(1)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发现肛痈,宜早期彻底治疗,可以防止后遗肛漏。
(3)肛漏患者应及早治疗,避免外口堵塞而引起脓液积聚,排泄不畅,引发新的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