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牧
畜牧学术语
轮牧是划区轮牧或分区轮牧的简称,是经济有效利用草地的一种放牧方式,是按季节草场和放牧小区,依次轮回或循环放牧的一种放牧方式。两块以上放牧地或将大片草地划分成若干小区,按一定顺序定期轮流放牧和休闲。轮牧周期=小区放牧天数×小区数。轮牧周期长短取决于牧草再生速度,一般再生草高达8厘米-15厘米可再次放牧,需25天-40天。
轮牧周期
轮牧周期长短还因草地类型不同而异,一般干草原为30天-35天,荒漠草原为40天-50天,森林草原及草甸为25天-30天,山地草甸为30天-35天,荒漠、高山地带再生草很少,有时一年只利用一次。
周期计算
先按草场的地貌部位、气候冷暖、饮用水源、青草期长短、产草量大小、放牧适宜季节等,把草场分为冷、暖两种或春、夏、秋、冬4种季节草场。而后在每一季节草场内,以畜群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放牧小区。再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季节变化等因素,正确安排草场的放牧时间、轮牧周期、放牧频率和轮牧小区的数目、面积、放牧天数。它们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某季的放牧期=轮牧周期×放牧频率
轮牧周期=轮牧小区数目×每小区放牧天数
轮牧不仅可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且可保证每一块草场都有一定的间歇恢复时间,以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牲畜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牲畜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
划区轮牧原则
单位时间的产草量确定载畜率
划区轮牧是一种放牧饲养方式,目标是根据饲草生长特性,充分利用牧草生长活跃期的高营养,匹配牲畜生长需要,获得较高的放牧收益。冬季饲草质量低劣并相对恒定,北方草地冬季放牧是一种简单的牲畜需求与供给关系,冬季划区轮牧没有意义,划区轮牧说的是在生长季进行放牧饲养的方法和策略。放牧牲畜每天都要采食,生长季每天的产草量决定牲畜每天能否吃饱吃好,全年平均意义的载畜率对于指导生长季放牧及饲养没有科学依据,缺少实践意义。
拔节期指示春季放牧开始时间
春季放牧开始时间,温带草地,春季植物长到多大或什么物候期时开始放牧。春季放牧开始时间至关重要,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载畜率。自春季植物返青生长,先后经历“丛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等。理论上,牧草在抽穗前7~10d的营养最高,此时牧草日产量与质量的乘积最大,为放牧开始的最佳时间。一般,此时植物处于拔节期,高度为15~20cm。过早或过晚放牧,牧草质量都不是最好,对牲畜生长不是最佳。同时,春季放牧开始时间过早,地下营养得不到充分补充,导致牧草减产或死亡。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丛生植物的最佳营养期为4~5叶期,高度一般为7~9cm,此时植物生长最活跃,被采食后还有足够的叶面积供恢复再生。具体开始日期需要观察确定,如农田种地开始时间一样,前后差3~5d都很重要。
放牧间隔日数决定放牧频次
放牧频次,即各区块多少天被放牧采食1次,为放牧间隔日数的倒数,因此,确定放牧间隔日数是确定放牧频次的基础。牧草被采食以后,恢复到采食前个体大小及营养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为牧草再生恢复时间 (图3),亦称放牧间隔日数或休闲期(rest periods)。再生恢复到放牧前的个体大小及营养状态即相当于春季开始放牧时的状态,不同牧草恢复速率不同,同一种牧草的恢复速率受温度水分变化影响而不同,因此,再生恢复的间隔时间在生长季的各个月份并不相同,生产中这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出技巧性调整,如增减放牧天数。
方案设计
制定畜群轮牧计划
依照放牧场轮牧设计方案, 根据草场类型、牧草再生率, 确定轮牧周期、轮牧频率、小区放牧天数、始终轮牧期、轮牧畜群的饮水、补盐及疾病防治等日常管理方案, 以单户或联户为一个放牧单元, 制定畜群轮牧计划。
制定放牧小区轮换计划
放牧小区轮换是按每一放牧单元中的各轮牧小区, 每年的利用时间, 利用方式按一定规律顺序变动, 周期轮换,
围栏及饮水设施管护制度
对围栏及饮水设施要求牧户定期检查, 围栏松动或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 禁止畜群放牧时穿越轮牧小区。饮水设施有破损要及时检修, 冷季轮牧区休牧时管道供水系统排空管道存水, 饮水槽等设施妥善保管以备来年使用。
推广前景
划区轮牧有利于草地管理和草地改良措施的实施, 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草地, 缓解草畜矛盾。划区轮牧技术简便易行, 适用范围广, 发挥了项目区的自然优势, 深受广大牧民欢迎。最近内蒙古党委书记储波同志在锡林郭勒盟视察工作时, 到西乌旗农业综合开发划区轮牧项目牧户道·达木林家, 看到草场划区轮牧设计图及培训教材, 看到牧户草场轮牧围栏、饮水等设施完善, 充分肯定了划区轮牧在牧区的推广价值, 并给予高度评价。
我区天然草地大部分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适宜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的地区较少, 且人工草地投入较大, 利用丰富、优质、廉价的天然牧草是放牧畜牧业的优势, 基于我区草场现状, 使重度退化的草场休牧一个时期外, 其余中、轻度退化草场可以通过划区轮牧、延迟放牧、季节休牧等调节家畜与牧草地关系, 维持草地的“健康”基况。
天然草地划区轮牧是今后摆脱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几年的推广, 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可以使草地有一个“休闲”期, 使其恢复生机;另一方面还可发挥植物超补偿生长优势, 可以改善植被和土壤状况、改善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牧草产量和草地载畜率, 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使草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发生退化。
在我国首次以家庭牧场为单元, 大规模推广草地划区轮牧技术, 开创了我国草地放牧制度改革的新局面, 推广过程中以点带面, 积极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划区轮牧的实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牧民技术骨干, 为当地进一步开展草地划区轮牧技术积累了技术力量。
划区轮牧相对于其他建设项目具备简便易行, 见效快的特点, 在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中结合人工草地建设,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划区轮牧互补系统, 是今后干旱、半干旱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29
目录
概述
轮牧周期
周期计算
参考资料